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五、理论渊源 | 第17-20页 |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七、论文结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1-24页 |
第一章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由来和要求 | 第24-29页 |
第一节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由来 | 第24-27页 |
第二节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要求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成就和不足 | 第29-37页 |
第一节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成就 | 第29-32页 |
一、创先争优,党建工作有了新突破 | 第29-31页 |
二、紧抓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31页 |
三、联责联动,社会管理有了新统筹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不足 | 第32-37页 |
第三章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启示和思考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启示 | 第37-42页 |
一、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 第37-38页 |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定位准确、充满活力 | 第38-39页 |
三、夯实班子队伍、抓人促事,才能保障有力、落实到位 | 第39-40页 |
四、坚持上下联动、全面落实,才能整体推进、干出成效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县乡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模式的思考 | 第42-47页 |
一、促进“三级联创”,应特别注重发现和处理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 第42-43页 |
二、构建“三级联创”运行机制,应当要推动农村同步发展 | 第43-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