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缺损PDF417条码定位与识别技术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PDF417条码简介第9-12页
        1.2.1 PDF417条码结构第9-10页
        1.2.2 PDF417编码规则第10-11页
        1.2.3 PDF417特点第11-12页
    1.3 PDF417条码定位及识别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1 条码定位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条码扭曲矫正研究现状第13页
        1.3.3 条码区域二值化研究现状第13页
        1.3.4 条码行列切分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第14页
    1.5 研究成果第14-15页
    1.6 论文结构第15-16页
第二章 基于纹理描述和分类学习的PDF417条码定位第16-25页
    2.1 基于GABOR小波的图像纹理特征提取第16-17页
    2.2 基于K均值聚类的图像纹理分割第17-21页
    2.3 基于SVM的PDF417条码区域判定第21-23页
        2.3.1 区域纹理统计描述第21页
        2.3.2 SVM支持向量机第21-22页
        2.3.3 区域分类结果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基于亚像素扩充的PDF417条码二值化方法第25-32页
    3.1 亚像素精度第25页
    3.2 图像扩充插值算法第25-28页
        3.2.1 最近邻插值第26页
        3.2.2 双线性插值法第26-27页
        3.2.3 三次卷积插值法第27-28页
    3.3 使用大津法对条码区域进行二值化第28-29页
    3.4 实验结果第29-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四章 PDF417条码编解码系统实现与展示第32-39页
    4.1 系统整体结构第32-33页
    4.2 编码模块第33-34页
    4.3 条码定位模块第34-35页
    4.4 扭曲矫正模块第35页
    4.5 二值化模块第35-36页
    4.6 行列切分模块第36-37页
    4.7 译码模块第37页
    4.8 针对缺损条码译码的说明第37-38页
    4.9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39-41页
    5.1 工作总结第39页
    5.2 工作展望第39-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省生猪生产预测预警研究与实证分析
下一篇:论王建民二胡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