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利用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昆明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2.1 昆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 | 第23页 |
2.2 昆明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2.2.1 昆明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状况 | 第23-24页 |
2.2.2 昆明林下野生食用菌的组成 | 第24-25页 |
2.2.3 昆明林下野生食用菌的贸易种类 | 第25-26页 |
2.2.4 昆明林下野生食用菌资源采集与保护 | 第26-29页 |
2.3 昆明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 第29-35页 |
2.3.1 昆明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利用现状 | 第29-32页 |
2.3.2 昆明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现状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昆明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利用发展对策 | 第35-40页 |
3.1 加强对农民资源保护意识的培训,探索资源保护管理新模式 | 第35-36页 |
3.2 广泛推广技术应用,积极开展资源保护的科技宣传工作;培养实用型科技人;积极探索新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技术 | 第36-37页 |
3.3 提高科研能力,开发新产品,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研究 | 第37页 |
3.4 建设野生食用菌电子化交易平台 | 第37-4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历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