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犯理论与实践的再思考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牵连犯理论源流考察 | 第11-19页 |
第一节 牵连犯理论发展和沿革状况 | 第11-14页 |
一、 牵连犯概念来源 | 第11-12页 |
二、 国外牵连犯理论发展状况 | 第12页 |
三、 我国牵连犯理论与实践的现状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牵连犯定义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 日本刑法理论关于牵连犯的定义 | 第14页 |
二、 旧中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牵连犯的定义 | 第14-15页 |
三、 大陆地区对于牵连犯含义的界定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牵连犯与其他罪数形态的区分 | 第16-19页 |
一、 牵连犯与想象竞合犯 | 第16-17页 |
二、 牵连犯与结果加重犯 | 第17页 |
三、 牵连犯与连续犯 | 第17-18页 |
四、 牵连犯与吸收犯 | 第18页 |
五、 牵连犯与转化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牵连犯理论与实践现状的反思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牵连犯理论的混乱 | 第19-25页 |
一、 牵连犯中“罪”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 第20-22页 |
二、 牵连关系的判断方法不统一 | 第22-24页 |
三、 牵连犯的处罚标准不一致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牵连犯作为处断一罪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 | 第25-27页 |
一、 牵连犯是形式上和实质上的数罪 | 第25-26页 |
二、 牵连犯现象从一罪处断背离刑罚目的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牵连犯从一罪处断无合理依据 | 第27-29页 |
一、 牵连犯现象从一罪处断的主要理论 | 第27-28页 |
二、 牵连犯现象从一罪处断不合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废除牵连犯理论的构想 | 第29-44页 |
第一节 牵连犯理论存与废概述 | 第30-33页 |
一、 牵连犯的存废争议 | 第30-31页 |
二、 保留牵连犯理论观点之概述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取消牵连犯理论的理由 | 第33-35页 |
一、 理论与立法的一致性 | 第33页 |
二、 减少司法实践复杂性的必然要求 | 第33-34页 |
三、 完善罪数理论体系的内在需求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对废止牵连犯理论后存在的问题的有效应对 | 第35-37页 |
一、 罪数理论体系的重新界定 | 第35-36页 |
二、 牵连犯现象不同于事后不可罚行为 | 第36-37页 |
三、 牵连犯现象定罪处罚 | 第37页 |
四、 社会观念的误解予以纠正 | 第37页 |
第四节 牵连犯现象当数罪并罚 | 第37-44页 |
一、 英美法系的数罪处罚 | 第38-39页 |
二、 适用数罪并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 第39-41页 |
三、 采用数罪并罚便于司法实践的运用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