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坝县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0-14页 |
| 1.2.2 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1.3.1 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6页 |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7-26页 |
| 2.1 研究区地理环境 | 第17-19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 2.1.2 气象特征 | 第17-19页 |
| 2.2 研究区地质环境 | 第19-26页 |
| 2.2.1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 2.2.2 地质构造 | 第19-22页 |
| 2.2.3 地层岩性 | 第22-24页 |
|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 第24页 |
| 2.2.5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页 |
| 2.2.6 人类工程活动 | 第24-26页 |
| 3 留坝县域滑坡灾害发育特征 | 第26-40页 |
| 3.1 留坝县域滑坡灾害分布规律 | 第26-28页 |
| 3.1.1 地域分布规律 | 第26-27页 |
| 3.1.2 乡镇分布规律 | 第27页 |
| 3.1.3 时空分布规律 | 第27-28页 |
| 3.2 滑坡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子分析 | 第28-40页 |
| 3.2.1 地形地貌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 第28-33页 |
| 3.2.2 地质构造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 第33-34页 |
| 3.2.3 岩土体类型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 第34-35页 |
| 3.2.4 降雨对滑坡灾害的诱发作用 | 第35-37页 |
| 3.2.5 水系对滑坡灾害的控制作用 | 第37-38页 |
| 3.2.6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灾害形成的影响 | 第38-40页 |
| 4 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3页 |
| 4.1 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 第40页 |
| 4.2 评价方法与评价结果的关系 | 第40-42页 |
| 4.3 因子数量与评价结果的关系 | 第42页 |
| 4.4 计算单元数与评价结果的关系 | 第42-43页 |
| 5 留坝县域实例分析 | 第43-71页 |
| 5.1 不同评价方法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43-54页 |
| 5.1.1 基于GIS的危险性评价 | 第43-48页 |
| 5.1.2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危险性评价 | 第48-52页 |
| 5.1.3 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2-54页 |
| 5.2 不同因子数量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54-60页 |
| 5.2.1 四个评价因子 | 第54-56页 |
| 5.2.2 七个评价因子 | 第56-58页 |
| 5.2.3 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 5.3 不同计算单元数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60-71页 |
| 5.3.1 540562个计算单元 | 第60-64页 |
| 5.3.2 134712个计算单元 | 第64-69页 |
| 5.3.3 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69-7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4页 |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