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组员的性格互补作用对团队绩效的影响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29页 |
| 1.1 群体的“乌合之众”时代 | 第10-11页 |
| 1.2 现代群体的形成机制 | 第11-19页 |
| 1.2.1 群体、组织与团队的区别 | 第11-13页 |
| 1.2.2 群体的分类 | 第13-15页 |
| 1.2.3 群体成员的选择方法 | 第15-16页 |
| 1.2.4 团队发展的阶段 | 第16-18页 |
| 1.2.5 团队激励制度 | 第18页 |
| 1.2.6 现代群体理论 | 第18-19页 |
| 1.3 团队领导理论 | 第19-24页 |
| 1.3.1 变革型领导理论 | 第20-21页 |
| 1.3.2 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领导理论 | 第21页 |
| 1.3.3 领导四分图和管理方格图理论 | 第21-23页 |
| 1.3.4 真诚领导理论 | 第23-24页 |
| 1.4 控制互补理论 | 第24-28页 |
| 1.4.1 控制互补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5-26页 |
| 1.4.2 控制互补理论中的地位冲突 | 第26-27页 |
| 1.4.3 交流方式 | 第27-28页 |
| 1.4.4 外倾性与控制性 | 第28页 |
| 1.5 本文的研究以及假设 | 第28-29页 |
| 2 实验整体设计 | 第29-30页 |
| 3 研究一 | 第30-40页 |
| 3.1 研究目的 | 第30页 |
| 3.2 研究方法 | 第30-39页 |
| 3.2.1 被试及分组 | 第30-31页 |
| 3.2.2 性格测量工具 | 第31-32页 |
| 3.2.3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 3.2.4 数据分析 | 第33-39页 |
| 3.3 结果 | 第39-40页 |
| 4 研究二 | 第40-49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40-41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41-47页 |
| 4.2.1 被试及分组 | 第41页 |
| 4.2.2 性格测量工具 | 第41-42页 |
| 4.2.3 实验过程 | 第42页 |
| 4.2.4 数据分析 | 第42-47页 |
| 4.3 结果 | 第47-48页 |
| 4.4 关于实验中团队领导讲话的时长 | 第48-49页 |
| 5 总讨论 | 第49-52页 |
| 6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附录1 | 第61-63页 |
| 附录2 | 第63-64页 |
| 附录3 | 第64-65页 |
| 附录4 | 第65-66页 |
| 附录5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