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儿科学论文--小儿外科学论文--小儿骨科学论文

特发性脊柱侧突的病理机制研究—微纤蛋白和脊柱侧凸的关系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16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5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5-16页
一、牛尾椎间盘和正常人体椎间盘内微纤维及其相关蛋白的分布和比较第16-54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6-29页
        1.1.1 实验材料第16-19页
        1.1.2 实验方法第19-26页
        1.1.3 荧光显微镜的使用第26-27页
        1.1.4 图片的处理第27-29页
    1.2 结果第29-46页
        1.2.1 牛尾椎间盘的结果第29-44页
        1.2.2 人体正常纤维环染色结果第44-46页
    1.3 讨论第46-52页
        1.3.1 不同前处理方法对Fibrillin-2和LTBP-2的影响第46-48页
        1.3.2 牛椎间盘内Fibrillin-1和Fibrillin-2的关系第48-50页
        1.3.3 Fibrillin-1和LTBP-2在牛尾椎间盘内的关系第50-52页
        1.3.4 人体正常椎间盘的染色结果第52页
    1.4 小结第52-54页
二、脊柱侧凸病人和正常人体椎间盘内微纤维及其相关蛋白的分布和比较第54-94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54-61页
        2.1.1 实验材料第54-59页
        2.1.2 实验方法第59-61页
        2.1.3 统计分析第61页
    2.2 结果第61-89页
        2.2.1 人体椎间盘标本Fibrillin-1/Fibrillin-2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第62-79页
        2.2.2 人体椎间盘标本BM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第79-81页
        2.2.3 人体椎间盘标本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第81-86页
        2.2.4 人体椎间盘标本H-E染色结果第86-89页
    2.3 讨论第89-93页
        2.3.1 人体椎间盘Fibrillin-1/Fibrillin-2免疫荧光染色第89-91页
        2.3.2 BMP-2在人体椎间盘内的分布第91-93页
        2.3.3 人体椎间盘标本H-E染色第93页
    2.4 小结第93-94页
三、利用Micro-CT技术监测转基因鼠脊柱的发育情况及相关的组织学研究第94-124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94-101页
        3.1.1 实验材料第94-96页
        3.1.2 实验方法第96-101页
    3.2 结果第101-114页
        3.2.1 三维模型的建立第101-102页
        3.2.2 椎体高度和宽度的测量第102-107页
        3.2.3 肋骨长度的测量第107-108页
        3.2.4 Cobb角和后凸角度的测量第108-110页
        3.2.5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第110-112页
        3.2.6 组织学结果第112-114页
    3.3 讨论第114-123页
        3.3.1 三维建模及数据的测量第114-115页
        3.3.2 KY小鼠及其对照组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比较第115-122页
        3.3.3 免疫荧光染色及组织学染色第122-123页
    3.4 小结第123-124页
全文结论第124-125页
论文创新点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5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35-136页
综述第136-183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68-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瘦素对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调节的研究
下一篇:DNA-PKcs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