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实行行为的基本认识 | 第12-20页 |
第一节 实行行为的基本含义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实行行为的本质 | 第14-16页 |
(一) 实行行为本质的学说 | 第14-15页 |
(二) 对实行行为本质的评析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实行行为的分类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实行行为理论在犯罪理论中的地位、功能 | 第17-20页 |
(一) 实行行为的地位 | 第17页 |
(二) 实行行为的功能 | 第17-20页 |
第2章 实行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分 | 第20-24页 |
第一节 实行行为与危害行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实行行为与帮助行为 | 第22-24页 |
第3章 实行行为的着手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着手的内涵 | 第24-26页 |
(一) 实行行为着手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 "危险"的判断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着手的学说和立法动态 | 第26-31页 |
(一) 国外关于着手的学说 | 第26-28页 |
(二) 我国关于着手的学说与立法现状 | 第28-29页 |
(三) 实行行为着手的界定和评析 | 第29-31页 |
第4章 特殊形态的实行行为 | 第31-45页 |
第一节 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 | 第31-33页 |
(一) 复行为犯的概念、特征 | 第31-32页 |
(二) 复行为犯实行行为的认定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正犯的实行行为 | 第33-37页 |
(一) 共同正犯的实行行为 | 第33-35页 |
(二) 参与共谋未参与实行行为者的认定成立条件 | 第35-36页 |
(三) 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原因自由行为的实行行为 | 第37-40页 |
(一) 原因自由行为的内涵 | 第38-39页 |
(二) 关于原因自由行为之实行行为的探讨 | 第39-40页 |
第四节 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 | 第40-45页 |
(一) 不作为犯的概念 | 第40-41页 |
(二) 不作为犯的义务来源 | 第41-43页 |
(三) 不作为犯的实行行为的成立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