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 | 第24-29页 |
2.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4-26页 |
2.2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及物理力学性质 | 第26页 |
2.3 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 | 第26-27页 |
2.4 采煤方法的选择及回采巷道的布置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一硬两软”大倾角煤层底板变形破坏特征 | 第29-36页 |
3.1 相似理论及相似模型概述 | 第29-30页 |
3.2 主要研究内容及模型设计 | 第30-32页 |
3.3 底板破断与滑移空间特征 | 第32-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大倾角煤层采场底板破坏理论分析 | 第36-54页 |
4.1 大倾角煤层走向的底板应力传播规律和破坏深度 | 第36-46页 |
4.2 大倾角煤层倾向底板破坏分析 | 第46-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大倾角煤层采场底板滑移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67页 |
5.1 大倾角煤层开采的模型建立及参数选择 | 第54-57页 |
5.2 开采后走向的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形态 | 第57-60页 |
5.3 开采后沿倾斜的底板应力分布规律及破坏滑移形态 | 第60-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作者简历 | 第71-7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