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纪录片的叙事研究--以《百年潮·中国梦》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叙事方式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百年潮·中国梦》的简要介绍 | 第13页 |
第二节 全面严谨的叙事组织 | 第13-17页 |
一、解说词与画面并重 | 第13-14页 |
二、创新同期声的运用 | 第14-15页 |
三、发挥音乐的工具性能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多元化的逻辑论证 | 第17-21页 |
一、历史轴上的纵向论证 | 第17-19页 |
二、话语轴上的横向论证 | 第19-20页 |
三、论证材料的选择倾向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多维度的叙事视角 | 第21-24页 |
一、摄像视角灵活多变 | 第21-22页 |
二、叙事角度转换自然 | 第22-23页 |
三、多维度叙事视角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叙事语言 | 第25-31页 |
第一节 诗意化、散文化的纪录风格 | 第25-26页 |
一、以诗言志,借诗抒怀 | 第25页 |
二、诗歌具有调节功能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文字、画面和音响自成一体 | 第26-27页 |
第三节 镜头语言的运用灵活多变 | 第27-30页 |
一、蒙太奇电影艺术的运用 | 第27-28页 |
二、多种镜头拍摄呈现立体感 | 第28-29页 |
三、空镜头的大量运用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叙事策略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善用修辞 | 第31-34页 |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 | 第31-33页 |
二、修辞的作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对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 | 第34-37页 |
一、改变了政论纪录片的传播形态 | 第34-35页 |
二、搭建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 第35-36页 |
三、提高政论纪录片的表现力 | 第36页 |
四、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的与时俱进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叙事功效 | 第39-47页 |
第一节 开启了报告文学影像化创作的思路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 | 第40-42页 |
一、通过他者来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 | 第40-41页 |
二、在中国自身发展的脉络中构建与传播国家形象 | 第41-42页 |
三、传播中国主流话语 | 第42页 |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中国文化 | 第42-43页 |
一、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 第42-43页 |
二、中国特色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 第43页 |
第四节 进行正面的议程设置 | 第43-46页 |
一、议程设置的运行 | 第43-44页 |
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议程互动 | 第44-46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