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间超短波直接通信天线设计及电磁干扰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1.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2 八木天线及电磁干扰相关理论 | 第13-24页 |
2.1 八木天线基本理论 | 第13-17页 |
2.1.1 八木天线的发展 | 第13-14页 |
2.1.2 八木天线的结构和原理 | 第14-17页 |
2.2 遗传算法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3 电磁干扰相关理论 | 第20-24页 |
2.3.1 电磁干扰源 | 第20-21页 |
2.3.2 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 | 第21-22页 |
2.3.3 电磁干扰的敏感设备 | 第22页 |
2.3.4 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 | 第22-24页 |
3 全折合振子密距八木天线的设计与优化 | 第24-40页 |
3.1 密距八木天线的选型 | 第24-27页 |
3.2 全折合振子密距八木天线的设计 | 第27-36页 |
3.2.1 传统八木天线的设计 | 第27-28页 |
3.2.2 折合振子的设计 | 第28-30页 |
3.2.3 全折合振子密距八木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 第30-36页 |
3.3 全折合振子密距八木天线的优化 | 第36-40页 |
4 列车天线的电磁干扰的研究 | 第40-52页 |
4.1 列车车体对天线的影响 | 第40-45页 |
4.1.1 天线架设在机车顶表面时的仿真建模 | 第41-43页 |
4.1.2 调整天线架设高度后的仿真结果 | 第43-45页 |
4.2 接触网对天线的影响 | 第45-50页 |
4.2.1 感性耦合对天线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2 容性耦合及干扰电场对天线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天线电磁干扰的防护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