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槽式渡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Midas Civil和ANSYS的简介 | 第16页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2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渡槽结构动力分析 | 第18-28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流固耦合理论 | 第18-21页 |
2.2.1 流固耦合问题分类 | 第18-19页 |
2.2.2 流固耦合控制方程 | 第19-20页 |
2.2.3 流固耦合问题解法 | 第20-21页 |
2.3 考虑流固耦合的渡槽动力分析方法 | 第21-27页 |
2.3.1 Westerguard附加质量法 | 第21-22页 |
2.3.2 Housner弹簧-质量模型 | 第22-25页 |
2.3.3 边界元法 | 第25-26页 |
2.3.4 ALE有限元法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双槽式渡槽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 第28-37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渡槽结构振动特性分析 | 第28-32页 |
3.2.1 渡槽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理论 | 第28-29页 |
3.2.2 渡槽工程概况 | 第29-31页 |
3.2.3 有限元建模 | 第31页 |
3.2.4 模型简化和计算工况 | 第31-32页 |
3.2.5 水体作用的简化 | 第32页 |
3.3 双槽式渡槽动力特性分析 | 第32-36页 |
3.3.1 槽内水体的自振频率 | 第32-33页 |
3.3.2 渡槽结构的自振频率 | 第33-35页 |
3.3.3 渡槽自振特性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渡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37-66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地震反应分析理论 | 第37-44页 |
4.2.1 地震动特性 | 第37-38页 |
4.2.2 静力法理论 | 第38-39页 |
4.2.3 反应谱理论 | 第39-42页 |
4.2.4 动态时程分析法理论 | 第42-44页 |
4.3 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 第44-46页 |
4.3.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44-46页 |
4.3.2 地震波的输入 | 第46页 |
4.4 渡槽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46-65页 |
4.4.1 两种模型在同一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 第47-61页 |
4.4.2 同一模型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对比分析 | 第61-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 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