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压力时空演变与预测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3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 1.3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1.5 创新点 | 第18-19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 2.1 耕地压力评价模型 | 第19-20页 |
| 2.1.1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 第19页 |
| 2.1.2 耕地压力指数 | 第19-20页 |
| 2.2 耕地压力重心模型 | 第20-21页 |
| 2.3 灰色GM(1,1)预测模型 | 第21-24页 |
| 2.3.1 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 2.3.2 模型检验 | 第22-24页 |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24-29页 |
| 3.1 研究单元选取及范围界定 | 第24-25页 |
| 3.2 自然条件与资源 | 第25-26页 |
| 3.2.1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 3.2.2 土壤资源 | 第25-26页 |
| 3.2.3 气候水文 | 第26页 |
| 3.2.4 生物资源 | 第26页 |
| 3.3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6-27页 |
| 3.3.1 人口量及其分布 | 第26-27页 |
| 3.3.2 交通运输条件 | 第27页 |
| 3.3.3 经济发展水平 | 第27页 |
| 3.4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27-29页 |
| 4 县域耕地压力时序变化 | 第29-38页 |
| 4.1. 耕地动态变化 | 第29-32页 |
| 4.2 人口与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 | 第32-34页 |
| 4.2.1 人口数量变化 | 第32-33页 |
| 4.2.2 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 第33-34页 |
| 4.3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 第34-35页 |
| 4.4 耕地压力指数变化 | 第35-38页 |
| 4.4.1 耕地压力指数分析 | 第35-36页 |
| 4.4.2 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率分析 | 第36-38页 |
| 5 县域耕地压力空间分异 | 第38-49页 |
| 5.1 县域耕地压力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 5.2 县域耕地压力指数空间演变特征分析 | 第39-42页 |
| 5.3 耕地压力重心转移分析 | 第42-49页 |
| 5.3.1 耕地压力重心区位 | 第43-45页 |
| 5.3.2 耕地压力重心迁移轨迹对比分析 | 第45-49页 |
| 6 县域耕地压力预测及耕地保护模式 | 第49-55页 |
| 6.1 县域耕地压力预测 | 第49-53页 |
| 6.2 县域耕地压力分区及耕地保护模式 | 第53-55页 |
| 6.2.1 县域耕地压力分区 | 第53页 |
| 6.2.2 县域耕地保护模式 | 第53-55页 |
| 7 结论与研究不足 | 第55-57页 |
| 7.1 结论 | 第55-56页 |
| 7.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