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东难民处置困境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0.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0.4 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1 二战后中东难民问题概述 | 第16-26页 |
1.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1.1.1 中东的地缘界定 | 第16-17页 |
1.1.2 难民定义的界定 | 第17-19页 |
1.1.3 难民的分类 | 第19-20页 |
1.1.4 难民的处置方式 | 第20-21页 |
1.2 二战后中东难民问题概况 | 第21-26页 |
1.2.1 主要成因分析 | 第21页 |
1.2.2 处置的主体力量 | 第21-22页 |
1.2.3 主要难民群体及其处置 | 第22-26页 |
2 二战后中东的难民处置困境 | 第26-34页 |
2.1 难民返乡的困境 | 第26-29页 |
2.1.1 难民的家园被占据 | 第26-27页 |
2.1.2 难民发生国的威胁未消除 | 第27-28页 |
2.1.3 难民返乡意愿的变化 | 第28-29页 |
2.2 难民救助中的困境 | 第29-31页 |
2.2.1 难民潮产生与流动不可控 | 第29-30页 |
2.2.2 难民的再次流亡 | 第30-31页 |
2.3 难民安置中的困境 | 第31-34页 |
2.3.1 难民营新建与保护的困境 | 第31-32页 |
2.3.2 接纳国的不平等待遇与不接纳 | 第32页 |
2.3.3 各国难民政策趋于紧缩 | 第32-34页 |
3 难民处置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4-41页 |
3.1 地区和平推进乏力 | 第34-36页 |
3.1.1 内部政治分歧严重 | 第34-35页 |
3.1.2 斡旋力量缺乏连续性 | 第35页 |
3.1.3 狭隘的民族主义观 | 第35-36页 |
3.2 国际机制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 第36-38页 |
3.2.1 难民处置机制的不完善 | 第36-37页 |
3.2.2 国家利益驱动难民处置 | 第37-38页 |
3.2.3 共同利益的认同困境 | 第38页 |
3.3 难民处置自身的问题 | 第38-41页 |
3.3.1 难民营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38-40页 |
3.3.2 难民将矛盾带入避难国 | 第40-41页 |
4 难民处置困境的化解前景 | 第41-49页 |
4.1 地区和平是基础 | 第41-43页 |
4.1.1 双边谈判推进国内与地区和平 | 第41-42页 |
4.1.2 把握机遇务实解决问题 | 第42-43页 |
4.2 在多边谈判框架内完善机制 | 第43-46页 |
4.2.1 统一难民身份甄别制度 | 第43-44页 |
4.2.2 责任国的赔偿与补偿机制 | 第44页 |
4.2.3 处置方式应考虑难民意愿 | 第44-45页 |
4.2.4 发展责任分担机制 | 第45-46页 |
4.3 改进难民处置中的问题 | 第46-47页 |
4.3.1 难民营的管理与新建 | 第46页 |
4.3.2 坚持以国际组织为处置主体 | 第46-47页 |
4.4 构建地区认同 | 第47-49页 |
4.4.1 突破狭隘的民族主义 | 第47页 |
4.4.2 构建地区认同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