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课题背景 | 第14-17页 |
1.2.1 LTE相关背景 | 第14-15页 |
1.2.2 异构网络相关背景 | 第15-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8-20页 |
1.4.1 LTE中的上下行时隙分配 | 第18-19页 |
1.4.2 基于CSMA的随机接入机制 | 第19-20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20-21页 |
1.5.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1.5.2 论文的结构 | 第2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异构网资源管理概述 | 第22-29页 |
2.1 LTE中的上下行时隙分配 | 第22-25页 |
2.1.1 双工方式 | 第22-24页 |
2.1.2 动态TDD系统的动机与挑战 | 第24-25页 |
2.1.3 系统模型分析 | 第25页 |
2.2 随机接入机制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2.2.1 载波监听功能 | 第25-26页 |
2.2.2 退避算法 | 第26-27页 |
2.2.3 数据包发送过程 | 第27页 |
2.2.4 差错恢复处理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LTE中的上下行时隙分配 | 第29-51页 |
3.1 引言 | 第29-31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1-35页 |
3.3 增强学习相关概念 | 第35-39页 |
3.3.1 多智能体的Q学习相关概念 | 第35-37页 |
3.3.2 模糊Q学习相关概念 | 第37-39页 |
3.4 基于Q学习的上下行时隙分配 | 第39-41页 |
3.5 基于模糊Q学习的上下行时隙分配 | 第41-44页 |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7 小结 | 第47-51页 |
第四章 基于随机接入机制的LTE系统 | 第51-64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52-54页 |
4.3 基于CSMA的随机接入机制的LTE系统的动机与挑战 | 第54页 |
4.4 随机接入方案研究 | 第54-58页 |
4.4.1 载波监听 | 第55页 |
4.4.2 退避算法 | 第55-58页 |
4.4.3 数据包发送过程 | 第58页 |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4.5.1 单小区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4.5.2 4 个小区1个用户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4.5.3 4 个小区10个用户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