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广州府自然灾害与防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纶 | 第8-11页 |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第一章 清代广州府自然灾害概况 | 第11-19页 |
第一节 清代广州府的建置与沿革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清代广州府灾害发生概况 | 第12-19页 |
一、水灾 | 第13-15页 |
二、旱灾 | 第15-16页 |
三、风灾 | 第16-17页 |
四、其它自然灾害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清代广州府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 | 第19-29页 |
第一节 自然原因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社会原因 | 第20-29页 |
一、吏治的腐败削弱抗灾能力 | 第20-22页 |
二、战争的破坏 | 第22-23页 |
三、人口的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 第23-26页 |
四、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破坏 | 第26-29页 |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广州府社会 | 第29-34页 |
第一节 人口伤亡 | 第29-31页 |
第二节 灾害对广州府社会秩序的破坏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经济财产损失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清代广州府的灾害防治 | 第34-62页 |
第一节 灾前备荒 | 第34-49页 |
一、水利工程的兴建 | 第34-36页 |
二、仓储制度 | 第36-42页 |
三、备荒作物的种植 | 第42-44页 |
四、农业生产技术备荒 | 第44-46页 |
五、封山造林 | 第46-48页 |
六、气候预测 | 第48-49页 |
第二节 临灾救助 | 第49-56页 |
一、蠲缓 | 第49-51页 |
二、通商 | 第51-52页 |
三、抚恤 | 第52-53页 |
四、平粜 | 第53-54页 |
五、设厂施粥 | 第54-55页 |
六、抢险抗灾 | 第55-56页 |
第三节 民间救灾 | 第56-62页 |
一、政府的诱劝与鼓励 | 第56-57页 |
二、民间慈善机构救助 | 第57-59页 |
三、建立义冢 | 第59-60页 |
四、宗族的救济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祭祈、民间信仰与禳灾 | 第62-67页 |
第一节 祭祈与禳灾 | 第62-65页 |
第二节 民间信仰与禳灾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在学期间发生论文清单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