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基层人民法院民事司法调解的实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的综述 | 第9-10页 |
(三) 研究的方法 | 第10-12页 |
1. 统计分析法 | 第10页 |
2. 访谈交流和问卷调查法 | 第10页 |
3. 比较研究法 | 第10-11页 |
4. 文献资料法 | 第11-12页 |
一、民事司法调解的概述 | 第12-16页 |
(一) 民事司法调解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 民事司法调解的原则 | 第13-14页 |
1. 自愿原则 | 第13页 |
2. 合法原则 | 第13页 |
3.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 | 第13页 |
4. 公开与保密原则 | 第13-14页 |
(三) 我国民事司法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二、桂林市基层法院民事司法调解工作的现状 | 第16-30页 |
(一) 桂林市基层法院民事司法调解工作的基本情况 | 第16-25页 |
1. 调解撤诉率曲折发展 | 第16-20页 |
2. 不同类型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差异明显 | 第20-23页 |
3. 先行调解制度运行不尽如意 | 第23-24页 |
4. 法官普遍认可调解的价值 | 第24-25页 |
5. 调解撤诉率的形成受多方因素的影响 | 第25页 |
(二) 桂林市基层法院民事司法调解工作取得的成就 | 第25-27页 |
1. 降低当事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 第25-26页 |
2. 节约审理期限,提高诉讼效率 | 第26页 |
3. 缓解二审审判和执行工作的压力 | 第26页 |
4. 有效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 第26-27页 |
(三) 桂林市基层法院民事司法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1. 各基层法院之间调解工作发展失衡 | 第27页 |
2. 基层法官调解工作压力大 | 第27页 |
3. 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促进调解的激励措施 | 第27-28页 |
4. 法官缺乏对调解技巧的学习 | 第28页 |
5. 民事调解案件申请执行率高的问题突出 | 第28页 |
6. 调解成为部分法官规避职业责任的选择 | 第28-29页 |
7. 法官的裁判偏好与调解优先的矛盾 | 第29-30页 |
三、桂林市基层法院民事司法调解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一) 体制因素和现实原因 | 第30-32页 |
1. 审结案件数量的剧增制约调解工作的开展 | 第30页 |
2. 先行调解的分流纠纷作用遇到困难 | 第30-31页 |
3. 我国现行调审合一模式无法避免的弊端 | 第31-32页 |
(二) 法院方面的原因 | 第32-34页 |
1. 各法院对调解工作的重视不同 | 第32页 |
2. 部分法官对调解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32-33页 |
3. 司法实践中出现不规范的调解行为 | 第33页 |
4. 法官忽略对案件事实的查明 | 第33-34页 |
(三) 当事人自身原因 | 第34-35页 |
1. 当事人不配合调解 | 第34页 |
2. “恶意调解”时有发生 | 第34-35页 |
四、完善桂林市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调解的建议 | 第35-41页 |
(一) 提高法官的调解意识和调解能力 | 第35-36页 |
(二) 明确界定民事司法调解的适用案件范围 | 第36页 |
(三) 规范民事司法调解的具体程序 | 第36-37页 |
(四) 探索有效的先行调解运行模式 | 第37-38页 |
(五) 制定类型化的纠纷调解方法 | 第38-39页 |
(六) 因地制宜建立考评机制,完善奖励制度 | 第39页 |
(七) 建立有效的调解工作监督机制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