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缘碧口地块逆冲推覆构造结构与运动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交通 | 第10-11页 |
1.3 选题背景及科学问题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选题依据及科学问题 | 第13页 |
1.3.3 选题来源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案 | 第13-14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 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6页 |
2.1 区域构造位置 | 第15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5-21页 |
2.3 岩浆岩 | 第21-22页 |
2.4 区域构造格架与演化 | 第22-26页 |
2.4.1 龙门山逆冲构造带 | 第22-24页 |
2.4.2 西秦岭造山带 | 第24-25页 |
2.4.3 松潘-甘孜造山带 | 第25-26页 |
3 碧口地块逆冲推覆构造结构与运动学 | 第26-57页 |
3.1 青川-平武断层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 | 第26-47页 |
3.1.1 青川-平武断层下盘褶皱带构造特征 | 第27-30页 |
3.1.2 青川-平武断层构造特征 | 第30-32页 |
3.1.3 青川-平武断层上盘褶皱带构造特征 | 第32-41页 |
3.1.4 蜈蚣口滑脱断层构造特征 | 第41-43页 |
3.1.5 小结 | 第43-47页 |
3.2 虎牙断层构造特征 | 第47-57页 |
3.2.1 虎牙断层北段构造特征 | 第47-50页 |
3.2.2 虎牙断层南段构造特征 | 第50-52页 |
3.2.3 小结 | 第52-57页 |
4 碧口地块逆冲推覆构造的演化与时代 | 第57-60页 |
4.1 D_1期构造变形 | 第57-58页 |
4.2 D_2期构造变形 | 第58页 |
4.3 D_3期构造变形 | 第58-60页 |
5 结论与存在问题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存在问题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