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3页 |
1.1 二氧化碳捕集与储存技术 | 第13-15页 |
1.1.1 二氧化碳的捕集 | 第13-14页 |
1.1.2 二氧化碳的运输 | 第14-15页 |
1.1.3 二氧化碳的储存 | 第15页 |
1.2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 | 第15-26页 |
1.2.1 吸收法 | 第16-17页 |
1.2.2 吸附法 | 第17-24页 |
1.2.3 膜分离法 | 第24-25页 |
1.2.4 深冷分离法 | 第25页 |
1.2.5 化学循环燃烧法 | 第25-26页 |
1.3 炭基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1.4 吸附剂再生方式 | 第28-31页 |
1.5 课题的提出 | 第31-33页 |
第2章 富氮炭微球的可控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 第33-55页 |
2.1 引言 | 第33-3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2.2.1 原料及试剂 | 第34页 |
2.2.2 主要设备仪器 | 第34页 |
2.2.3 富氮炭微球的制备及活化 | 第34-35页 |
2.2.4 分析表征 | 第35-36页 |
2.2.5 二氧化碳吸附性能测试 | 第3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6-54页 |
2.3.1 炭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46页 |
2.3.2 富氮炭微球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46-50页 |
2.3.3 富氮炭微球的活化 | 第50-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纤维素基氮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研究 | 第55-72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3.2.1 原料及试剂 | 第55-56页 |
3.2.2 纤维素基氮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 | 第56页 |
3.2.3 分析表征 | 第56页 |
3.2.4 二氧化碳吸附性能测试 | 第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70页 |
3.3.1 纤维素基氮掺杂炭气凝胶的制备工艺 | 第56-62页 |
3.3.2 纤维素基氮掺杂炭气凝胶的表征 | 第62-67页 |
3.3.3 纤维素基氮掺杂炭气凝胶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67-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整体式分级孔炭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变电再生性能研究 | 第72-95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4页 |
4.2.1 原料及试剂 | 第72-73页 |
4.2.2 整体式分级孔炭的制备 | 第73页 |
4.2.3 分析表征 | 第73页 |
4.2.4 二氧化炭吸附性能测试 | 第73-7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4-93页 |
4.3.1 整体式分级孔炭制备的关键技术 | 第74-78页 |
4.3.2 整体式分级孔的表征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78-81页 |
4.3.3 整体式分级孔炭的活化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 第81-90页 |
4.3.4 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卷式分级孔炭的构造及其变电再生 | 第90-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5章 球形中孔炭基固态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吸附、再生性能研究 | 第95-118页 |
5.1 引言 | 第95-9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6-99页 |
5.2.1 原料及试剂 | 第96页 |
5.2.2 吸附剂的制备 | 第96-97页 |
5.2.3 分析表征 | 第97页 |
5.2.4 二氧化碳吸附性能测试 | 第97-98页 |
5.2.5 吸附剂的再生 | 第98-9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5页 |
5.3.1 球形中孔炭的制备及表征 | 第99-102页 |
5.3.2 球形中孔炭基固态胺吸附剂的表征 | 第102-106页 |
5.3.3 球形中孔炭基固态胺吸附剂的优化 | 第106-111页 |
5.3.4 球形中孔炭基固态胺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 第111-11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第6章 论文结论及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8-121页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8-119页 |
6.2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19页 |
6.3 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6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