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花色苷的提取、纯化、微胶囊化及应用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桑椹简介 | 第10-12页 |
1.1.1 资源分布 | 第10-12页 |
1.1.2 桑椹营养成分 | 第12页 |
1.2 桑椹花色苷研究现状 | 第12-24页 |
1.2.1 桑椹花色苷结构 | 第12-14页 |
1.2.2 桑椹花色苷稳定性 | 第14-15页 |
1.2.3 桑椹花色苷生物活性 | 第15-16页 |
1.2.4 桑椹花色苷提取研究 | 第16-18页 |
1.2.5 桑椹花色苷分离纯化研究 | 第18-21页 |
1.2.6 桑椹花色苷的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1.3 花色苷微胶囊化的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3.1 微胶囊的形态与结构 | 第24-25页 |
1.3.2 微胶囊化壁材 | 第25-26页 |
1.3.3 花色苷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26-29页 |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4.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9页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桑椹花色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31-44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31-32页 |
2.1.1 原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2.1.2 仪器 | 第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5页 |
2.2.1 提取工艺流程及操作 | 第32-33页 |
2.2.2 桑椹花色苷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 第33页 |
2.2.3 桑椹花色苷含量测定 | 第33页 |
2.2.4 提取液的吸光值测定 | 第33页 |
2.2.5 单因素提取实验 | 第33-35页 |
2.2.6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2.3.1 紫外-可见扫描光谱 | 第35-36页 |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6-39页 |
2.3.3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 第39-42页 |
2.3.4 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桑椹花色苷 | 第44-55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44-45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3.2.1 纯化工艺流程及操作 | 第45-46页 |
3.2.2 桑椹花色苷的提取 | 第46页 |
3.2.3 树脂预处理 | 第46页 |
3.2.4 静态实验筛选树脂 | 第46-47页 |
3.2.5 动态实验优化条件 | 第47页 |
3.2.6 树脂饱和吸附量 | 第47页 |
3.2.7 用水量和解吸液用量的确定 | 第47页 |
3.2.8 乙酸乙酯萃取及花色苷收率 | 第47-48页 |
3.2.9 总花色苷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3.3.1 树脂的筛选 | 第48-49页 |
3.3.2 动态实验优化条件 | 第49-50页 |
3.3.3 树脂饱和吸附量 | 第50页 |
3.3.4 用水量的确定 | 第50-51页 |
3.3.5 解吸液的用量 | 第51-52页 |
3.3.6 乙酸乙酯萃取和花色苷的回收率 | 第52页 |
3.3.7 提取物、纯化物和萃取物纯度的比较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桑椹花色苷的鉴定及抗氧化研究 | 第55-65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55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55-56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4.2.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56页 |
4.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4.2.3 HPLC分析 | 第57页 |
4.2.4 桑椹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4.3.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58-61页 |
4.3.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1页 |
4.3.3 HPLC分析 | 第61-63页 |
4.3.4 桑椹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桑椹花色苷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 第65-75页 |
5.1 材料与仪器 | 第65-66页 |
5.1.1 材料与试剂 | 第65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6-68页 |
5.2.1 桑椹花色苷的准备 | 第66页 |
5.2.2 微胶囊化工艺流程及操作 | 第66页 |
5.2.3 桑椹花色苷包埋率测定 | 第66-67页 |
5.2.4 单因素实验 | 第67-68页 |
5.2.5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 第68页 |
5.2.6 桑椹花色苷微胶囊的的表征 | 第6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5.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68-70页 |
5.3.2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结果 | 第70-73页 |
5.3.3 桑椹花色苷微胶囊的表征 | 第73-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结论 | 第75-76页 |
6.2 创新点 | 第76页 |
6.3 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附录:实验照片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