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IPO财务造假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欣泰电气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IPO财务造假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7-23页 |
2.1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的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2.1.1 IPO财务造假定义界定 | 第17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8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页 |
2.1.4 财务造假动因理论 | 第18-20页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0-23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 | 第20-21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应用 | 第21页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存在的不足 | 第21-23页 |
第3章 欣泰电气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第23-35页 |
3.1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现状概述 | 第23-26页 |
3.1.1 创业板IPO概况 | 第23页 |
3.1.2 创业板IPO财务造假现状 | 第23-26页 |
3.2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事件回顾 | 第26-27页 |
3.3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 第27-33页 |
3.3.1 压力 | 第27-29页 |
3.3.2 机会 | 第29-32页 |
3.3.3 自我合理化借口 | 第32-33页 |
3.4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 第33-35页 |
第4章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第35-41页 |
4.1 欣泰电气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第35-36页 |
4.2 利益相关者对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1 欣泰电气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36-37页 |
4.2.2 利益冲突中产生的IPO财务造假 | 第37页 |
4.3 欣泰电气IPO财务造假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 第37-41页 |
4.3.1 对公司员工利益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2 对公司投资者利益的影响 | 第38页 |
4.3.3 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4 对相关中介机构利益的影响 | 第39页 |
4.3.5 对政府利益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6 对社会公众的影响 | 第40-41页 |
第5章 防范上市公司IPO财务造假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5.1 对员工利益的保护 | 第41-42页 |
5.1.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41页 |
5.1.2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 第41-42页 |
5.2 对债权人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 第42-44页 |
5.2.1 建全股票回购标准 | 第42-43页 |
5.2.2 建立保险赔偿基金 | 第43页 |
5.2.3 完善退市制度 | 第43-44页 |
5.3 对中介机构利益的保护 | 第44-46页 |
5.3.1 加大对拟上市公司IPO的监管力度 | 第44页 |
5.3.2 加强行业自律 | 第44-45页 |
5.3.3 强化保荐机构的监管作用 | 第45-46页 |
5.4 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 | 第46-47页 |
5.4.1 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 | 第46页 |
5.4.2 建立对财务信息的解读平台 | 第46-47页 |
5.4.3 健全动态信息披露制度 | 第47页 |
5.5 对政府利益的保护 | 第47-49页 |
5.5.1 加大对IPO造假上市的惩处力度 | 第47-48页 |
5.5.2 探索推行注册制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