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动司法实践问题探析--以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理论为视角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理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历史发展 | 第9-14页 |
一、司法能动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 第9-11页 |
二、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 第11-14页 |
第二节 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二、主要观点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我国能动司法的社会背景及其价值分析 | 第20-39页 |
第一节 我国能动司法概述 | 第20-24页 |
一、能动司法的概念 | 第20-22页 |
二、我国能动司法的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司法能动主义与能动司法之比较 | 第24-28页 |
一、两者的区别 | 第24-27页 |
二、两者的相似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我国能动司法提出的社会背景 | 第28-32页 |
一、经济形势的影响和需要 | 第28-29页 |
二、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 | 第29-31页 |
三、司法改革的阶段性总结和新动向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我国能动司法的价值分析 | 第32-39页 |
一、有助于实现法律目的 | 第32-33页 |
二、有助于实现个案正义 | 第33-34页 |
三、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 | 第34-36页 |
四、有利于推进立法完善 | 第36-37页 |
五、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我国能动司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 | 第39-53页 |
第一节 我国能动司法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一、能动司法与传统法治观念相排斥 | 第39-40页 |
二、能动司法与司法中立的矛盾 | 第40-41页 |
三、有损法律的稳定和统一 | 第41-42页 |
四、可能会导致司法资源的浪费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我国能动司法的完善途径 | 第43-53页 |
一、深化对现代化法治规律和特征的认识 | 第44-45页 |
二、把握适度能动和过度能动之间的平衡 | 第45-48页 |
三、建立多样化规则和价值的考量标准 | 第48-51页 |
四、合理配置司法资源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