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9页 |
一、典型案例及其揭示的问题 | 第9-12页 |
(一) 基本案情回顾 | 第9-10页 |
(二) 案例所揭示的我国执行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0-12页 |
1. 执行和解协议法律性质和效力的模糊性 | 第10-11页 |
2. 我国执行和解协议救济手段的单一性 | 第11页 |
3. 对执行和解协议已履行部分的扣除缺乏可操作性 | 第11-12页 |
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性质与效力 | 第12-20页 |
(一) 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性质 | 第12-17页 |
1. 有关执行和解协议性质的争论 | 第12-14页 |
2. 执行和解协议实为“一行为两性质” | 第14-17页 |
(二) 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分析 | 第17-20页 |
1. 有关执行和解协议效力的争论 | 第17-18页 |
2. 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内容 | 第18-20页 |
三、和解协议可诉性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一) 执行和解协议具有私法契约的属性 | 第20-21页 |
(二) 执行和解协议具有相对独立性 | 第21页 |
(三) 法律规定上未明令禁止 | 第21-22页 |
(四) 司法实务中的判例指引 | 第22-25页 |
1. 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和解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 第22页 |
2. 超过申请执行期间,达成和解协议未履行的可以另诉 | 第22-23页 |
3. 执行过程中因履行和解协议产生的纠纷可以另诉 | 第23-25页 |
四、可诉性的类型化研究 | 第25-28页 |
(一) 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分歧 | 第25-26页 |
(二) 执行和解协议对执行依据未涉及部分的履行分歧 | 第26页 |
(三) 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发生的违约分歧 | 第26页 |
(四) 第三人加入和解协议而产生的责任分歧 | 第26-28页 |
五、执行和解协议可诉性的实现路径 | 第28-33页 |
(一) 司法确认程序的路径分析 | 第28-30页 |
1. 管辖权的确定 | 第28页 |
2. 申请与受理 | 第28-29页 |
3. 审理程序 | 第29-30页 |
4. 裁判文书的形式 | 第30页 |
5. 对执行和解协议确认裁定的监督程序 | 第30页 |
6. 与执行程序的衔接 | 第30页 |
(二) 适用普通诉讼程序的具体构想 | 第30-32页 |
1. 简化的诉讼程序 | 第30-31页 |
2. 一般的诉讼程序 | 第31页 |
3. 与执行程序的衔接或处理 | 第31-32页 |
(三) 裁判应注意的问题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