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街区尺度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街区热环境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3 遥感应用于道路的研究 | 第13页 |
1.2.4 道路其他相关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介绍 | 第15-17页 |
1.3.1 遥感观测 | 第15-16页 |
1.3.2 CFD模拟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道路型式对南海区热环境的现状分析 | 第19-3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2.2.1 研究区范围 | 第19-20页 |
2.2.2 佛山市南海区概况 | 第20-22页 |
2.2.3 研究数据 | 第22-23页 |
2.3 地表温度反演方法介绍 | 第23-28页 |
2.3.1 数据来源 | 第23页 |
2.3.2 地表温度反演方法 | 第23-25页 |
2.3.3 地表温度反演图 | 第25-28页 |
2.4 南海区总体的热环境分析 | 第28-29页 |
2.5 南海区道路对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 第29-37页 |
2.5.1 南海区道路对地表城市热岛的贡献率 | 第29-30页 |
2.5.2 南海区道路与热场高温区的关系 | 第30-34页 |
2.5.3 南海区道路对地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 第34-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道路地表温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 第39-56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道路的抽样 | 第39-42页 |
3.3 道路地表温度的影响因子 | 第42-50页 |
3.4 影响因子的原因分析 | 第50-55页 |
3.4.1 文献资料 | 第50-51页 |
3.4.2 验证道路宽度与风速的相关性 | 第51-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道路型式对街区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 第56-86页 |
4.1 引言 | 第56页 |
4.2 工况模型的建立 | 第56-63页 |
4.2.1 工况模型建立考虑的因素 | 第56-57页 |
4.2.2 道路型式的分类及介绍 | 第57-58页 |
4.2.3 道路的几种标准模型 | 第58-59页 |
4.2.4 模型构建 | 第59-61页 |
4.2.5 模型信息 | 第61-63页 |
4.3 评价标准 | 第63-64页 |
4.3.1 风环境评价指标 | 第63-64页 |
4.3.2 热环境评价指标 | 第64页 |
4.4 模拟结果统计方法 | 第64-67页 |
4.5 道路横断面型式对街区热环境的模拟分析 | 第67-74页 |
4.5.1 评价标准为平均风速 | 第67-68页 |
4.5.2 评价标准为风速比 | 第68-74页 |
4.6 道路走向对街区热环境的模拟分析 | 第74-79页 |
4.7 道路材质对街区热环境的模拟分析 | 第79-84页 |
4.8 道路热溢出的模拟结果与GIS调研结果对比分析 | 第84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6页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