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际贸易论文--世界进出口贸易概况论文

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及其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6页
        1.1.2 研究范畴第16页
        1.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7-21页
        1.2.1 国际产品内分工概念第17-21页
        1.2.2 不同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相关概念第21页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21-24页
        1.3.1 研究的核心问题第21-22页
        1.3.2 研究思路第22-23页
        1.3.3 研究内容安排第23-24页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4-27页
        1.4.1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4.2 可能的创新点第25-27页
2 文献回顾第27-56页
    2.1 国际产品内分工影响要素相对需求、相对价格的理论研究第27-38页
        2.1.1 单一产品内分工模型第27-31页
        2.1.2 单一产品内分工模型的扩展第31-35页
        2.1.3 多元产品内分工模型第35-37页
        2.1.4 理论研究简评及展望第37-38页
    2.2 国际产品内分工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经验研究第38-56页
        2.2.1 国外研究第38-42页
        2.2.2 国内研究第42-45页
        2.2.3 经验研究小结及前沿进展第45-56页
3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第56-87页
    3.1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测度方法第56-64页
        3.1.1 产品内分工的常用测度方法第56-60页
        3.1.2 本文采用的方法第60-64页
    3.2 全球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发展趋势第64-72页
        3.2.1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基本发展趋势第64-65页
        3.2.2 三大区域的国际产品内分工发展及相互依存度第65-68页
        3.2.3 主要经济体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参与度第68-70页
        3.2.4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产品结构第70-72页
    3.3 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现状第72-84页
        3.3.1 中国中间品贸易概况及进口中间品结构第73-77页
        3.3.2 中国工业部门的国际产品内分工水平:基于BEC法垂直专业化指数第77-84页
    3.4 小结第84-87页
4 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的分类与测度第87-111页
    4.1 高端型、低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分类第87-96页
        4.1.1 已有研究对生产及产品内分工模式的设定第87-89页
        4.1.2 高、低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分类第89-90页
        4.1.3 进口中间投入品的动态分类第90-95页
        4.1.4 高、低端型国际产品内分工水平的测度第95-96页
    4.2 主要国家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的测度第96-103页
        4.2.1 发达国家第97-100页
        4.2.2 发展中国家第100-103页
    4.3 中国工业部门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的测度第103-109页
        4.3.1 总体层面第103-105页
        4.3.2 分行业层面第105-109页
    4.4 小结第109-111页
5 国际产品内分工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第111-129页
    5.1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直接作用机制第111-122页
        5.1.1 要素需求创造效应第111-120页
        5.1.2 要素替代效应第120-121页
        5.1.3 要素需求创造效应与要素替代效应的联合作用效应第121-122页
    5.2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间接作用机制第122-127页
        5.2.1 价格效应—基于SS定理第122-124页
        5.2.2 技术进步效应—国际产品内分工引致的有偏技术进步第124-127页
    5.3 小结第127-129页
6 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影响不同技能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中国工业部门第129-155页
    6.1 中国工业部门技能溢价现状第129-135页
        6.1.1 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的变化第130-131页
        6.1.2 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份额的变化分解第131-134页
        6.1.3 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份额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分布变化第134-135页
    6.2 实证模型构建、计量方法及数据说明第135-141页
        6.2.1 实证模型的构建及变量影响预期第135-138页
        6.2.2 计量方法第138-139页
        6.2.3 数据说明第139-141页
    6.3 计量结果分析第141-153页
        6.3.1 对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直接作用效应第141-145页
        6.3.2 对熟练劳动力工资份额的间接作用效应第145-148页
        6.3.3 稳健性检验第148-153页
    6.4 小结第153-155页
7 国际产品内分工模式影响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国际比较第155-181页
    7.1 教育溢价:27个国家的比较第155-162页
        7.1.1 数据来源及劳动力分类方法第155-156页
        7.1.2 各国教育溢价的比较分析第156-162页
    7.2 实证模型设定、计量方法及变量说明第162-170页
        7.2.1 模型设定第162-163页
        7.2.2 计量方法第163-164页
        7.2.3 变量描述及影响预期第164-170页
    7.3 计量结果分析第170-179页
        7.3.1 对发展中国家三类劳动力报酬份额的影响第170-173页
        7.3.2 对发达国家三类劳动力报酬份额的影响第173-176页
        7.3.3 对样本整体三类劳动力报酬份额的影响第176-178页
        7.3.4 稳健性说明第178-179页
    7.4 小结第179-181页
8 结论与启示第181-187页
    8.1 结论第181-184页
    8.2 政策启示第184-186页
    8.3 进一步研究设想第186-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200页
附录第200-203页
致谢第203-20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204页

论文共2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移动机器人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风电最优置信度及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