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人民公社研究--以珠和人民公社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8-18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一) 史学意义 | 第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情况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12页 |
四、基本史料介绍 | 第12-15页 |
(一) 鄂托克前旗档案馆所藏档案 | 第12-13页 |
(二) 公开整理出版的档案资料 | 第13-14页 |
(三) 方志类资料 | 第14-15页 |
五、研究地概况 | 第15-18页 |
(一) 伊克昭盟概况 | 第15-16页 |
(二) 珠和苏木概况 | 第16-18页 |
第一章 人民公社成立前的珠和 | 第18-30页 |
一、牧区社会民主改革 | 第18-21页 |
(一)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初期的复杂形势 | 第18-19页 |
(二) 牧区社会民主改造 | 第19-21页 |
二、珠和努图克的畜牧业合作化 | 第21-30页 |
(一) 合作思想的来源 | 第21-22页 |
(二) 合作化过程 | 第22-26页 |
(三) 内蒙古畜牧业合作社特色制度 | 第26-30页 |
第二章 珠和人民公社成立及其经营管理 | 第30-41页 |
一、人民公社化进程 | 第30-32页 |
二、珠和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 | 第32-35页 |
(一) 畜群管理方式 | 第32-35页 |
(二) 劳动管理方式 | 第35页 |
三、珠和人民公社的社员收入 | 第35-41页 |
(一) 按劳动分配 | 第35-37页 |
(二) 按入股生产要素分配 | 第37-38页 |
(三) 自留畜 | 第38-39页 |
(四) 供给分配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珠和人民公社的发展 | 第41-49页 |
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 第41-45页 |
(一) 牲畜头数变化情况 | 第41-42页 |
(二) 牲畜改良情况 | 第42-43页 |
(三) 各类牲畜头数变化情况 | 第43-45页 |
二、珠和人民公社收支情况 | 第45-49页 |
(一) 收入情况 | 第45-46页 |
(二) 支出情况 | 第46-4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一、档案文献 | 第50页 |
二、文集、资料汇编 | 第50-51页 |
三、方志 | 第51页 |
四、通史、著作 | 第51-52页 |
五、论文、学位论文 | 第52-54页 |
六、外文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