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含风电并网系统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含风电并网系统电压稳定性 | 第12-13页 |
1.2.2 含风电并网系统功角稳定性 | 第13-14页 |
1.2.3 含风电区域电网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海南电网运行情况分析 | 第14-16页 |
1.3.1 海南电网概述 | 第14-15页 |
1.3.2 海南电网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含大规模风电电网复杂性及风机模型研究 | 第17-35页 |
2.1 区域范围风能特性及集群协同效应 | 第17-21页 |
2.1.1 风能出力波动特征 | 第17-18页 |
2.1.2 间歇性能源风电的集群效应 | 第18-19页 |
2.1.3 风力机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2.2 双馈风电机组动态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21-28页 |
2.2.1 传动系统数学模型 | 第21页 |
2.2.2 双馈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2.2.3 网侧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 第22页 |
2.2.4 转子侧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模型 | 第22-23页 |
2.2.5 浆距角控制策略及Crowbar保护控制 | 第23-24页 |
2.2.6 双馈风电机组RTDS仿真验证 | 第24-28页 |
2.3 永磁直驱风电机组动态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28-34页 |
2.3.1 永磁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8页 |
2.3.2 机侧变流器控制RTDS设计 | 第28-29页 |
2.3.3 网侧变流器控制RTDS设计 | 第29-30页 |
2.3.4 永磁直驱同步发电系统RTDS模型 | 第30-31页 |
2.3.5 永磁直驱风机RTDS仿真验证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含大规模风电电网RTDS等值建模研究 | 第35-49页 |
3.1 大规模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特征量提取 | 第35-38页 |
3.1.1 基于小扰动特性的风电机组聚类指标 | 第35-36页 |
3.1.2 严重故障下风电机组分群指标 | 第36-37页 |
3.1.3 同调发电机辨识动态信息的提取研究 | 第37-38页 |
3.2 基于CPSO-FCM的电力系统动态等值研究 | 第38-42页 |
3.2.1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 | 第38页 |
3.2.2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 第38-39页 |
3.2.3 PSO-FCM算法 | 第39-41页 |
3.2.4 基于PSO-FCM的电力系统同调机群识别 | 第41-42页 |
3.3 基于聚类算法的风电机组动态等值分析 | 第42-45页 |
3.3.1 风力发电机多机等效计算方法 | 第42-44页 |
3.3.2 风电场动态等值RTDS验证 | 第44-45页 |
3.4 含风电机组区域电网RTDS等值建模仿真验证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大容量风电接入对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 第49-61页 |
4.1 风电接入系统暂态电压稳定 | 第49-52页 |
4.2 风电接入电网的电压支撑规律研究 | 第52-55页 |
4.2.1 风机并网后系统暂态电压分析 | 第52-53页 |
4.2.2 风电接入点的电压支撑规律 | 第53-55页 |
4.3 风电接入对系统电压稳定性影响的RTDS仿真分析 | 第55-60页 |
4.3.1 传统机组减出力对暂态电压影响 | 第55-58页 |
4.3.2 传统机组关停机对暂态电压影响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RTDS实时数字仿真研究 | 第61-71页 |
5.1 试验内容与试验系统 | 第61-62页 |
5.2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机理与策略 | 第62-64页 |
5.2.1 多机群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机理 | 第62-63页 |
5.2.2 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分析 | 第63-64页 |
5.3 区域电网安全稳定控制RTDS仿真研究 | 第64-69页 |
5.3.1 线路过载策略RTDS仿真 | 第65页 |
5.3.2 系统暂态功角失稳RTDS仿真 | 第65-68页 |
5.3.3 多重故障运行方式下安全稳定RTDS仿真 | 第68-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