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站域备自投保护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备自投装置的起源 | 第10页 |
1.2 备自投装置的演变 | 第10-11页 |
1.3 备自投装置的功能 | 第11-12页 |
1.4 备自投保护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2-15页 |
1.4.1 备自投保护设计原则 | 第12-13页 |
1.4.2 备自投保护整定 | 第13-14页 |
1.4.3 有小电源上网的备自投保护整定配合 | 第14-15页 |
1.5 变电站站域备自投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5-16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变电站站域备自投保护原理 | 第17-33页 |
2.1 站域备自投逻辑判断 | 第17-18页 |
2.2 投退机制 | 第18页 |
2.3 双重安全校核闭锁机制 | 第18-19页 |
2.4 自动建模原理 | 第19页 |
2.5 110kV及以上站域备自投模块的动作逻辑 | 第19-26页 |
2.5.1 母线并列运行方式下的备自投逻辑 | 第20-23页 |
2.5.2 母线分列运行方式下的备自投逻辑 | 第23-25页 |
2.5.3 检修方式下的备投逻辑 | 第25-26页 |
2.6 站域备自投 10kV备投逻辑 | 第26-32页 |
2.6.1 有压、无压和无流条件 | 第26-27页 |
2.6.2 充电条件 | 第27页 |
2.6.3 放电条件 | 第27页 |
2.6.4 典型逻辑 | 第27-32页 |
2.6.5 闭锁逻辑 | 第3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站域备自投系统的工程实现 | 第33-47页 |
3.1 功能投退与预设调试 | 第33-34页 |
3.2 站域备自投系统的信号配置 | 第34页 |
3.3 站域备自投系统的定值/逻辑配置 | 第34-41页 |
3.3.1 公用模块配置 | 第36-37页 |
3.3.2 站域备自投系统典型的逻辑配置参数 | 第37-41页 |
3.4 站域备自投与监控系统的通讯 | 第41页 |
3.5 数据库配置说明 | 第41-46页 |
3.5.1 站域备自投系统配置 | 第41-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站域备自投系统在中山电网的应用 | 第47-60页 |
4.1 中山电网备自投装置总体现状 | 第47-48页 |
4.1.110kV备自投装置配置情况 | 第47-48页 |
4.2 中山备自投运行规定 | 第48页 |
4.3 站域备自投改造作业风险分析 | 第48-50页 |
4.4 站域备自投测试方案 | 第50-52页 |
4.4.1 编制原则 | 第50页 |
4.4.2 安全技术措施 | 第50-51页 |
4.4.3 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 第51页 |
4.4.4 安全技术措施 | 第51-52页 |
4.5 站域备自投验收 | 第52-59页 |
4.5.1 后台主机验收 | 第52-53页 |
4.5.2 试验前检查 | 第53-54页 |
4.5.3 备自投试验 | 第54-57页 |
4.5.4 二次回路试验 | 第57页 |
4.5.5 重要信号试验 | 第57页 |
4.5.6 与自动化系统及保护信息系统联调 | 第57-58页 |
4.5.7 整组传动开关试验 | 第58页 |
4.5.8 投运前检查 | 第58页 |
4.5.9 带负荷测试 | 第58-5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