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绪论 | 第13-56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5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15-21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 四、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28-31页 |
| 五、核心概念分析 | 第31-56页 |
| 第一章 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电影叙事 | 第56-75页 |
| 第一节 自由、独立、理性: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 | 第57-61页 |
| 一、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的本质 | 第57-59页 |
| 二、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的应用 | 第59-61页 |
| 第二节 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分析 | 第61-65页 |
| 一、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61-62页 |
| 二、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的不足 | 第62-63页 |
| 三、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与电影叙事 | 第63-65页 |
| 第三节 女性主义自由伦理思想的电影分析 | 第65-73页 |
| 一、反抗男性压迫:《红高粱》 | 第66-68页 |
| 二、女性价值的实现:"小妞电影" | 第68-70页 |
| 三、"小妞电影"的典范:《杜拉拉升职记》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二章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电影叙事 | 第75-98页 |
| 第一节 关系、情感、关爱: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 | 第75-82页 |
| 一、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75-77页 |
| 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本质 | 第77-79页 |
| 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79-82页 |
| 第二节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分析 | 第82-88页 |
| 一、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82-86页 |
| 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不足 | 第86-87页 |
| 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与电影叙事 | 第87-88页 |
| 第三节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思想的电影分析 | 第88-96页 |
| 一、当代中国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电影概观 | 第89-90页 |
| 二、关怀、奉献:《美丽的大脚》 | 第90-93页 |
| 三、自然关怀:《亲爱的》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三章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电影叙事 | 第98-119页 |
| 第一节 女性视角的生命关怀: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的本质 | 第98-103页 |
| 一、与传统生命伦理的关联 | 第98-99页 |
| 二、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关联 | 第99-100页 |
| 三、与女性主义生态伦理的关联 | 第100-101页 |
| 四、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101-103页 |
| 第二节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的应用 | 第103-111页 |
| 一、女性堕胎 | 第104-106页 |
| 二、代孕母亲 | 第106-107页 |
| 三、安乐死 | 第107-108页 |
| 四、器官移植 | 第108-109页 |
| 五、生态环境 | 第109-111页 |
| 第三节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电影分析 | 第111-117页 |
| 一、引言 | 第111-112页 |
| 二、艾滋病题材电影中的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 | 第112-115页 |
| 三、器官移植类电影叙事中的女性主义生命伦理思想 | 第115-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 第四章 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电影叙事 | 第119-135页 |
| 第一节 女性视角的性健康: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的本质 | 第120-125页 |
| 一、中国性伦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120-121页 |
| 二、女性主义性伦理的研究领域 | 第121-123页 |
| 三、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应用 | 第123-125页 |
| 第二节 对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反思 | 第125-127页 |
| 一、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125-126页 |
| 二、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的前提 | 第126-127页 |
| 第三节 女性主义性伦理思想的电影分析 | 第127-133页 |
| 一、追求"真爱"的"第三者" | 第128-130页 |
| 二、超越性别的蕾丝边 | 第130-131页 |
| 三、逃避性别的"女汉子"与"伪娘" | 第131-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 结语 | 第135-148页 |
| 一、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特点 | 第135-144页 |
| 二、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价值 | 第144-146页 |
| 三、当代中国电影叙事中女性主义伦理思想的展望 | 第146-1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8-160页 |
| 致谢 | 第160-161页 |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