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0页 |
1.2 屈曲约束支撑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1.3.1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试验研究 | 第22-24页 |
1.3.2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设计理论 | 第24-25页 |
1.3.3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数值分析 | 第25-27页 |
1.4 支撑与框架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的拟静力试验 | 第30-62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试验目的 | 第30页 |
2.3 试件设计 | 第30-39页 |
2.3.1 试件模型的选取 | 第30页 |
2.3.2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30-39页 |
2.4 试验方案 | 第39-42页 |
2.4.1 试验加载装置 | 第39-40页 |
2.4.2 试验加载制度 | 第40-41页 |
2.4.3 数据采集 | 第41-42页 |
2.5 试验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 第42-47页 |
2.5.1 试验量测内容 | 第42页 |
2.5.2 测点分布 | 第42-47页 |
2.6 材性试验 | 第47-48页 |
2.6.1 钢材材性试验 | 第47-48页 |
2.6.2 混凝土材性试验 | 第48页 |
2.6.3 螺栓材性试验 | 第48页 |
2.7 试验现象 | 第48-56页 |
2.7.1 试件BRBRCF1 | 第48-50页 |
2.7.2 试件BRBRCF2 | 第50-51页 |
2.7.3 试件BRBRCF3 | 第51-52页 |
2.7.4 试件BRBRCF4 | 第52-54页 |
2.7.5 试件BRBRCF5 | 第54-55页 |
2.7.6 破坏模式总结 | 第55-56页 |
2.8 试验结果 | 第56-60页 |
2.8.1 滞回曲线 | 第56-59页 |
2.8.2 骨架曲线 | 第59-60页 |
2.9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的工作机理 | 第62-78页 |
3.1 引言 | 第62页 |
3.2 抗震性能 | 第62-71页 |
3.2.1 骨架曲线特征点 | 第62-63页 |
3.2.2 延性系数 | 第63-64页 |
3.2.3 强度退化 | 第64-66页 |
3.2.4 刚度退化 | 第66-67页 |
3.2.5 耗能能力 | 第67-71页 |
3.3 转动变形 | 第71-74页 |
3.4 应变分析 | 第74-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 | 第78-112页 |
4.1 引言 | 第78页 |
4.2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78-85页 |
4.2.1 基本假定 | 第78页 |
4.2.2 材料模型 | 第78-80页 |
4.2.3 单元选取和网格划分 | 第80-84页 |
4.2.4 相互作用 | 第84-85页 |
4.2.5 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 第85页 |
4.2.6 非线性方程的求解 | 第85页 |
4.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85-92页 |
4.3.1 骨架曲线对比 | 第85-89页 |
4.3.2 破坏模态对比 | 第89-92页 |
4.4 典型试件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第92-110页 |
4.4.1 试件BRBRCF1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第92-101页 |
4.4.2 试件BRBRCF5的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第101-110页 |
4.5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屈曲约束支撑与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的参数分析 | 第112-124页 |
5.1 引言 | 第112页 |
5.2 关于简化模型的讨论 | 第112-116页 |
5.2.1 简化模型的单元类型 | 第112页 |
5.2.2 屈曲约束支撑的本构模型 | 第112-113页 |
5.2.3 简化模型与原始模型的比较 | 第113-114页 |
5.2.4 简化模型的验证 | 第114-116页 |
5.3 标准模型的选取 | 第116-118页 |
5.4 静力性能参数的设置 | 第118页 |
5.5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18-123页 |
5.5.1 节点板钢材屈服强度(fy) | 第118-119页 |
5.5.2 混凝土强度(fcu) | 第119-120页 |
5.5.3 纵向钢筋等级 | 第120页 |
5.5.4 节点板厚度(t) | 第120-121页 |
5.5.5 框架高宽比(H/B) | 第121-122页 |
5.5.6 轴压比(n) | 第122页 |
5.5.7 梁荷载分布形式 | 第122-123页 |
5.6 小结 | 第123-12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4-126页 |
6.1 结论 | 第124-125页 |
6.2 建议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