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植物生态学论文

黄海绿潮的成因以及绿潮浒苔的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综述第13-39页
   ·绿潮第13-17页
     ·绿潮的定义第13-14页
     ·暴发绿潮的原因第14-15页
     ·绿潮的危害第15-17页
   ·石莼属和浒苔属海藻的分类学问题第17-23页
     ·传统分类方法面临挑战第18-19页
     ·依据分子系统学证据:石莼属和浒苔属合二为一,即石莼属Ulva第19-22页
     ·石莼属海藻的特点第22-23页
   ·石莼属海藻的鉴定方法第23-28页
     ·传统鉴定方法概述第23-24页
     ·杂交测试法第24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第24-26页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是最优的鉴定选择第26-28页
   ·黄海绿潮第28-36页
     ·黄海绿潮的相关情况第28-29页
     ·黄海绿潮构成种的鉴定第29-31页
     ·黄海绿潮构成种浒苔的生理学研究第31-32页
     ·黄海绿潮的特点第32-33页
     ·黄海绿潮的成因研究第33-36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36-39页
     ·2008年冬2009年春青岛沿海绿潮浒苔溯源研究第36页
     ·2009年4 5月江苏沿海绿潮浒苔溯源研究第36-37页
     ·2009年5 8月黄海绿潮5个航次的研究工作第37页
     ·2009年黄海绿潮重点研究的2个航次的工作第37-38页
     ·2009年11月江苏潮间带底泥中绿潮浒苔溯源研究第38-39页
第二章 2008冬2009年春青岛沿海海水中石莼属海藻微观繁殖体的定量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第39-55页
   ·前言第39-40页
   ·材料和方法第40-46页
     ·站位设定和采集地的环境因子第40-43页
     ·海水中石莼属海藻微观繁殖体数的定量第43-44页
     ·DNA提取、序列扩增和测序第44-45页
     ·分子系统分析第45-46页
     ·U. linza和U. prolifer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率和光合活性分析第46页
   ·实验结果第46-52页
     ·石莼属海藻微观繁殖体的定量分析第46-47页
     ·系统发生分析和形态比较第47-48页
     ·U. linza和U. prolifer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生长率和光合活性比较第48-52页
   ·讨论第52-55页
     ·2008年冬2009年春青岛沿海没有检测到黄海绿潮优势种第52-53页
     ·青岛沿海海水中培养获得的石莼属海藻物种第53-54页
     ·海水中石莼属海藻微观繁殖体数的定量第54-55页
第三章 通过形态学、分子系统学和生殖生理学分析江苏沿海石莼属海藻与黄海绿潮浒苔的关系第55-73页
   ·前言第55-56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6-63页
     ·样品采集地和江苏沿海特点第56-60页
     ·水样和藻样的采集处理第60-62页
     ·DNA提取、ITS和rbcL序列的扩增、测序和分子系统分析第62-63页
     ·生殖检测实验第63页
   ·实验结果第63-69页
     ·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第63-67页
     ·海水中石莼属海藻显微阶段繁殖体数的定量第67-68页
     ·江苏沿海不同环境中营养盐的含量情况第68页
     ·生殖检测实验第68-69页
   ·讨论第69-73页
     ·本章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9-70页
     ·黄海绿潮优势种并非来源于紫菜筏架第70-71页
     ·水产养殖池存在黄海绿潮构成种第71-73页
第四章 石莼属海藻微观繁殖体的定量方法在黄海绿潮研究中的应用第73-81页
   ·前言第73-74页
   ·研究海域及定量方法第74-76页
     ·研究海域第74-76页
     ·水样处理和微观繁殖体的定量方法第76页
   ·实验结果第76-79页
   ·讨论第79-81页
     ·海水中石莼属海藻显微阶段繁殖体的定量方法第79-80页
     ·石莼属海藻显微阶段生物量在黄海绿潮暴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第80-81页
第五章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2009 年黄海绿潮海藻和从海水水样中培养获得的石莼属海藻第81-101页
   ·前言第81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81-85页
     ·两个航次的站位设置第81-82页
     ·海藻取样和定量海水中石莼属海藻的显微阶段个体数第82-84页
     ·DNA提取、基因扩增、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第84页
     ·实验室条件下营养生长的确定和生殖细胞放散的检测第84-85页
   ·实验结果第85-99页
     ·漂浮绿潮和藻体形态的观察第85-87页
     ·培养获得的石莼属海藻第87-88页
     ·系统进化分析第88-98页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数据分析第98页
     ·绿潮浒苔的营养生长能力检测和生殖细胞释放检测第98-99页
   ·讨论第99-101页
     ·本章研究的重要发现第99-100页
     ·黄海绿潮构成种的生长繁殖特点第100-101页
第六章 2009年冬季江苏沿海潮间带底泥中石莼属海藻繁殖体的定量及物种鉴定分析第101-110页
   ·前言第101-102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02-104页
     ·采样站位和取样第102-103页
     ·定量潮间带底泥中石莼属海藻显微阶段繁殖体数第103页
     ·DNA提取、基因扩增、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第103-104页
   ·实验结果第104-105页
     ·采集地的特征和泥样中石莼属海藻繁殖体的消长情况第104-105页
     ·泥样中石莼属海藻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第105页
   ·讨论第105-110页
     ·冬季江苏省泥沼型潮间带的底泥中存在石莼属海藻的繁殖体第105-108页
     ·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泥样中没有检测到黄海绿潮浒苔第108-110页
第七章 结论第110-113页
 本论文对黄海绿潮暴发因素和绿潮浒苔溯源的总结概图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7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目录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羽藻再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及其光合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海藻中溴酚化合物的化学合成、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