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导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3-16页 |
1.4 论文的内容和框架 | 第16-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6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7-19页 |
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现状研究 | 第19-48页 |
2.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19-35页 |
2.1.1 发展现状 | 第19-24页 |
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33页 |
2.1.3 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2.2 监管现状 | 第35-47页 |
2.2.1 监管制度现状 | 第35-40页 |
2.2.2 监管体制现状 | 第40-43页 |
2.2.3 监管现状分析 | 第43-46页 |
2.2.4 监管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46-4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理论研究 | 第48-82页 |
3.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分析 | 第48-56页 |
3.1.1 具备较为典型的金融中介特征 | 第49-52页 |
3.1.2 存在较高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 第52-55页 |
3.1.3 存在较高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 第55-56页 |
3.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价值研究 | 第56-71页 |
3.2.1 监管的理论分析 | 第56-60页 |
3.2.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效率分析 | 第60-63页 |
3.2.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公平分析 | 第63-71页 |
3.3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尺度研究 | 第71-81页 |
3.3.1 假设前提 | 第71-72页 |
3.3.2 对称信息条件下基金管理者的努力程度 | 第72-73页 |
3.3.3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基金管理者的努力程度 | 第73-75页 |
3.3.4 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政府监管程度 | 第75-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4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比较研究 | 第82-105页 |
4.1 美国:适时调整的宽松“行政监管”模式 | 第82-92页 |
4.1.1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 | 第82-84页 |
4.1.2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变迁 | 第84-87页 |
4.1.3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87-91页 |
4.1.4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特征分析 | 第91-92页 |
4.2 英国:自律加信息披露的“自律监管”模式 | 第92-94页 |
4.2.1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情况 | 第92页 |
4.2.2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主要内容 | 第92-93页 |
4.2.3 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特征分析 | 第93-94页 |
4.3 我国香港地区:较为宽松的“牌照模式” | 第94-96页 |
4.3.1 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主要内容 | 第94-95页 |
4.3.2 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特征分析 | 第95-96页 |
4.4 日本:较为严苛的“行政监管”模式 | 第96-98页 |
4.4.1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情况 | 第96-97页 |
4.4.2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97-98页 |
4.4.3 日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特征分析 | 第98页 |
4.5 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比较分析 | 第98-101页 |
4.5.1 相关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98-99页 |
4.5.2 相关监管背景的比较分析 | 第99-100页 |
4.5.2 相关监管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100-101页 |
4.6 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启示 | 第101-10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5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制度设计 | 第105-123页 |
5.1 监管目标 | 第105-108页 |
5.1.1 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 | 第105-106页 |
5.1.2 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 | 第106-107页 |
5.1.3 防范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 第107-108页 |
5.2 监管原则 | 第108-113页 |
5.2.1 适度监管原则 | 第108-109页 |
5.2.2 柔性监管原则 | 第109-110页 |
5.2.3 自律监管原则 | 第110-111页 |
5.2.4 分类监管原则 | 第111-112页 |
5.2.5 协作监管原则 | 第112-113页 |
5.3 监管内容 | 第113-120页 |
5.3.1 市场准入监管 | 第113-117页 |
5.3.2 基金募集监管 | 第117页 |
5.3.3 基金托管监管 | 第117-118页 |
5.3.4 信息披露监管 | 第118-119页 |
5.3.5 基金运作监管 | 第119-120页 |
5.4 监管体系 | 第120-121页 |
5.4.1 监管主体 | 第120-121页 |
5.4.2 监管措施 | 第121页 |
5.5 自律监管 | 第121-12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6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路径分析 | 第123-126页 |
6.1 构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制度的建议 | 第123-124页 |
6.2 构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建议 | 第124页 |
6.3 构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自律监管体系的建议 | 第124-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2页 |
致谢 | 第132-13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