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离子选择性电极概述 | 第10-13页 |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磷酸氢根和铅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药物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用离子液体十六烷基三甲基咪唑溴盐改性沸石为复合膜活性成分的磷酸氢根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研究 | 第18-2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2.2.1 载体和电极的制备 | 第18-19页 |
2.2.2 仪器与试剂 | 第19-20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7页 |
2.3.1 改性分子筛的表征 | 第21-23页 |
2.3.2 离子液体改性分子筛对选择性电极响应性能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3 膜组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4 选择性系数 | 第26页 |
2.3.5 重现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及使用寿命 | 第26-27页 |
2.4 电极应用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亚胺改性分子筛作为复合膜活性成分的铅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研究 | 第29-48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3.2.1 载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3.2.2 膜电极的制备与电位测试体系 | 第30页 |
3.2.3 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3.2.4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4页 |
3.3.1 改性分子筛的表征 | 第30-36页 |
3.3.2 亚胺改性分子筛对选择性电极响应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膜组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4 选择性系数 | 第39-40页 |
3.3.5 溶剂效应 | 第40-41页 |
3.3.6 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7 重现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及使用寿命 | 第42-44页 |
3.4 电极应用 | 第44-47页 |
3.4.1 用作电位滴定的指示电极 | 第44-45页 |
3.4.2 测定回收率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以含有药物成分的缔合物作为离子选择性电极载体的应用研究 | 第48-64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缔合物的合成 | 第49-50页 |
4.2.2 膜电极的制备与电位测试体系 | 第50页 |
4.2.3 仪器与试剂 | 第50页 |
4.2.4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3.1 紫外吸光光谱法及电位滴定法测定缔合物稳定性常数 | 第50-51页 |
4.3.2 膜组分对电极性能的影响 | 第51-55页 |
4.3.3 选择性系数 | 第55-56页 |
4.3.4 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5 重现性、稳定性、响应时间及使用寿命 | 第57-58页 |
4.4 电极应用 | 第58-63页 |
4.4.1 测定BKC和DB的临界胶束浓度 | 第58-60页 |
4.4.2 电位滴定及两相滴定 | 第60-61页 |
4.4.3 检测生活用品中BKC和DB实际含量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