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叶酸修饰的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6页
ABSTRACT第16-20页
符号说明第21-22页
前言第22-29页
第一部分 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的处方前研究第29-39页
    一、材料与仪器第29页
        1 材料第29页
        2 仪器第29页
    二、实验方法和结果第29-38页
        1 蓓萨罗丁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9-36页
            1.1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29-30页
            1.2 色谱条件第30页
            1.3 专属性实验第30-31页
            1.4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1-32页
            1.5 精密度试验第32-33页
            1.6 回收率试验第33-35页
            1.7 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中BEX的含量测定第35-36页
        2 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6-38页
            2.1 超速冷冻离心法回收率第36-37页
            2.2 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第37-38页
    三、讨论第38-39页
第二部分 叶酸修饰的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研究第39-56页
    一、材料与仪器第39-40页
        1 材料第39页
        2 仪器第39-40页
    二、实验方法和结果第40-54页
        1 BEX-BSANPs的制备研究第40-46页
            1.1 BSA溶液pH值的选择第40-41页
            1.2 乙醇滴加速度的选择第41页
            1.3 BSA溶液浓度的选择第41-42页
            1.4 乙醇用量的选择第42-43页
            1.5 BEX和BSA溶液搅拌时间的选择第43-44页
            1.6 投药量的选择第44页
            1.7 交联剂用量的选择第44-45页
            1.8 BEX-BSANPs制备工艺的确定第45-46页
        2 FA-BEX-BSANPs的制备研究第46-51页
            2.1 叶酸偶联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46-48页
                2.1.1 叶酸偶联的紫外吸收图谱表征第46-47页
                2.1.2 叶酸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7-48页
                2.1.3 叶酸偶联量的测定第48页
            2.2 叶酸与BSA的比例对叶酸偶联程度的影响第48-49页
            2.3 反应时间对叶酸偶联程度的影响第49-50页
            2.4 FA-BEX-BSANPs制备工艺的确定第50-51页
        3 优化处方的验证及质量评价第51-54页
            3.1 FA-BEX-BSANPs中的叶酸偶联量第51-52页
            3.2 包封率和载药量第52页
            3.3 表面形态观察第52-53页
            3.4 粒径分布第53页
            3.5 Zeta电位测定第53-54页
    三、讨论第54-56页
第三部分 叶酸修饰的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冻干工艺研究第56-68页
    一、材料与仪器第56页
        1 材料第56页
        2 仪器第56页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6-66页
        1 FA-BEX-BSANPs的冻干工艺第56-57页
        2 FA-BEX-BSANPs冻干粉的质量评价第57-61页
            2.1 外观、色泽及再分散性第57页
            2.2 表面形态的观察第57-58页
            2.3 粒径分布第58页
            2.4 Zeta电位的测定第58-59页
            2.5 包封率与载药量测定第59页
            2.6 DSC分析第59-60页
            2.7 XRD分析第60-61页
        3 冻干品的体外释药特性研究第61-66页
            3.1 色谱条件第61页
            3.2 标准曲线第61-62页
            3.3 精密度试验第62-63页
            3.4 回收率试验第63-64页
            3.5 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第64-66页
        4 冻干粉针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第66页
    三、讨论第66-68页
第四部分 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第68-82页
    一、材料与仪器第68页
        1 材料第68页
        2 仪器第68页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第68-80页
        1 细胞培养第68-69页
            1.1 细胞的复苏与冻存第68-69页
            1.2 细胞的培养第69页
        2 空白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试验第69-71页
        3 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试验第71-74页
        4 细胞荧光形态试验第74-76页
        5 纳米粒细胞摄取机制研究第76-80页
            5.1. 细胞摄取机制定性分析第76-78页
            5.2 细胞摄取机制定量分析第78-80页
    三、讨论第80-82页
第五部分 蓓萨罗丁白蛋白纳米粒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82-94页
    一、材料与仪器第82-83页
        1 材料第82页
        2 仪器第82页
        3 动物第82-83页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第83-93页
        1 血浆中蓓萨罗丁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83-87页
            1.1 样品处理第83页
            1.2 色谱条件第83页
            1.3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83-84页
            1.4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84-85页
                1.4.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84页
                1.4.2 标准曲线第84-85页
            1.5 精密度试验第85-86页
            1.6 回收率试验第86-87页
        2 实验方法第87-93页
            2.1 分组及给药方法第87页
            2.2 取样方法及取样点的设计第87页
            2.3 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第87-93页
                2.3.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建立第87-89页
                2.3.2 体内药动过程分析第89-93页
    三、讨论第93-94页
全文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4-10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筛选克罗恩病中与Intelectin-1相互作用蛋白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高效异养硝化细菌的脱氮特性及其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