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Contents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可能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9-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碳排放计算与模拟模型研究 | 第19-20页 |
·土地利用对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 第20-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中国进行碳减排可行性研究 | 第21页 |
·陆地生态系统对碳汇和碳循环的影响研究 | 第21-22页 |
·经济发展驱动下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 | 第22页 |
·基于‘低碳’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相关模型研究 | 第22页 |
·碳排放测算研究 | 第22-23页 |
·现有研究需要加强和完善的方面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 第25-36页 |
·关于碳排放方面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碳循环 | 第25页 |
·碳源与碳汇 | 第25-26页 |
·碳减排 | 第26-27页 |
·土地利用的理论内涵 | 第27-28页 |
·土地利用的概念 | 第27页 |
·土地利用的目标 | 第27-28页 |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28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 | 第28页 |
·"碳减排"下土地利用的理论内涵 | 第28-36页 |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8-30页 |
·土地利用方式与碳循环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 | 第31-36页 |
第四章 碳排量计算方法研究 | 第36-44页 |
·实测法 | 第36页 |
·物料衡算法 | 第36-37页 |
·排放系数法 | 第37页 |
·模型法 | 第37-43页 |
·生物地球化学模型 | 第38页 |
·I/O-INET模型 | 第38-39页 |
·CGE模型 | 第39页 |
·ERI-AIM模型 | 第39-40页 |
·IMAGE模型 | 第40页 |
·CARBON模型 | 第40页 |
·碳排放核算模型 | 第40-4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实证研究 | 第44-64页 |
·广东省的基本概况 | 第44-47页 |
·自然概况 | 第44-45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5-47页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47-50页 |
·研究方法 | 第47页 |
·数据收集 | 第47-50页 |
·广东省19950-2010年碳排放计算 | 第50-55页 |
·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总量计算 | 第50-51页 |
·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区域差异 | 第51-55页 |
·广东省2020年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预测 | 第55-63页 |
·碳减排下广东省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碳减排下广东省土地利用的政策建议 | 第64-66页 |
·以低碳理念创新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 第64页 |
·改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适当调整用地结构 | 第64页 |
·坚持土地集约利用,避免建设用地过度扩展 | 第64-65页 |
·改进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推动土地利用的低碳发展 | 第65页 |
·强化贯彻土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