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主观就业障碍及其预测因子模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2.1 主观就业障碍的含义 | 第11-12页 |
| 2.2 主观就业障碍的结构和维度研究 | 第12页 |
| 2.3 主观就业障碍的理论取向 | 第12-13页 |
| 2.4 主观就业障碍的实证研究 | 第13-18页 |
| 2.5 主观就业障碍的测量工具 | 第18-19页 |
| 2.6 问题提出 | 第19-21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21-25页 |
| 3.1 操作性定义 | 第21页 |
| 3.2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 3.3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 3.4 研究思路 | 第21-25页 |
| 4 研究一:大学生主观就业障碍量表修订 | 第25-31页 |
| 4.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4.3 研究结果 | 第26-30页 |
| 4.4 小结 | 第30-31页 |
| 5 研究二:高职生主观就业障碍的特点 | 第31-37页 |
| 5.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 5.2 研究方法 | 第31页 |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 5.4 小结 | 第36-37页 |
| 6 研究三:高职生主观就业障碍预测因子模型构建 | 第37-45页 |
| 6.1 研究目的 | 第37页 |
| 6.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页 |
| 6.4 小结 | 第43-45页 |
| 7 总讨论与总结论 | 第45-51页 |
| 7.1 总讨论 | 第45-49页 |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 7.3 总结论 | 第50-51页 |
| 8 建议 | 第51-53页 |
| 8.1 高职生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 第51页 |
| 8.2 学校要重视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 第51-52页 |
| 8.3 父母要尊重孩子职业选择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附录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