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苔山煤矿废弃矿区遗址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 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 | 第9页 |
(二) 环境及资源的诅咒 | 第9页 |
(三) 资源依赖型城镇的困境与希望 | 第9-10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依据及主要开发模式 | 第16-21页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一)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6-17页 |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7页 |
(三) 生态恢复理论 | 第17页 |
(四) 旅游发展规划设计一般方案 | 第17-18页 |
二、煤矿废弃地开发利用模式 | 第18-21页 |
(一) 公园或旅游地开发模式 | 第18-20页 |
(二) 其他开发模式 | 第20-21页 |
第3章 废弃矿区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 第21-29页 |
一、典型案例 | 第21-25页 |
(一)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 第21-22页 |
(二) 河北唐山南湖公园规划设计 | 第22-24页 |
(三) 辽宁抚顺西露天矿景观恢复工程 | 第24-25页 |
二、研究内容分析 | 第25-29页 |
(一) 对待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态度转变的研究 | 第26-28页 |
(二) 煤矿废弃地景观元素改造方式转变的研究 | 第28-29页 |
第4章 河北苔山煤矿废弃地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 第29-41页 |
一、苔山煤矿废弃地现状 | 第29-30页 |
(一) 苔山煤矿基本情况 | 第29页 |
(二) 苔山煤矿现状 | 第29-30页 |
(三) 居民经济状况 | 第30页 |
二、苔山矿山旅游资源类型 | 第30-34页 |
(一) 矿产地质遗迹资源 | 第31-32页 |
(二) 矿山生物景观 | 第32-34页 |
三、苔山煤矿废弃地旅游开发后效益分析 | 第34-36页 |
(一) 经济效益评价 | 第34-35页 |
(二) 生态效益评价 | 第35页 |
(三) 社会效益评价 | 第35-36页 |
四、苔山煤矿废弃地旅游开发SWOT分析 | 第36-41页 |
(一) 优势 | 第37-38页 |
(二) 劣势 | 第38-39页 |
(三) 机遇 | 第39-40页 |
(四) 挑战 | 第40-41页 |
第5章 苔山煤矿废弃地旅游开发具体策略 | 第41-44页 |
一、打造旅游独特主题 | 第41-42页 |
(一) 煤矿主题休闲区 | 第41页 |
(二) 煤矿主题博物馆 | 第41-42页 |
(三) 红色革命精神学习区 | 第42页 |
二、结合时代元素 | 第42-43页 |
(一) 增设体育设施 | 第42-43页 |
(二) 设置游乐场所 | 第43页 |
三、完善配套设施 | 第43-44页 |
(一) 着力发展交通 | 第43页 |
(二) 发展特色农家乐 | 第43-44页 |
第6章 苔山煤矿废弃地旅游开发营销策略 | 第44-51页 |
一、4P营销模式 | 第44-47页 |
(一) 发挥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 第44-45页 |
(二) 设计旅游形象,建立营销渠道 | 第45-46页 |
(三) 价格与促销 | 第46-47页 |
二、整体营销发展思路 | 第47-51页 |
(一) 开发原则 | 第47-49页 |
(二) 开发定位 | 第49-5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一、结论 | 第51-52页 |
(一) 对矿山资源的开发和评估 | 第51-52页 |
(二) 对矿山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优化 | 第52页 |
(三) 对矿区的进行适当的保护 | 第52页 |
二、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