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火星探测任务综览 | 第15-18页 |
1.3 火星大气进入段的制导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1.3.1 大气进入阶段的标称轨迹制导方法 | 第18-22页 |
1.3.2 大气进入阶段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 | 第22-27页 |
1.4 火星大气进入段制导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第27-28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2章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轨迹设计方法 | 第30-57页 |
2.1 引言 | 第30页 |
2.2 火星大气进入段动力学与建模 | 第30-39页 |
2.2.1 坐标系定义以及转换关系 | 第31-33页 |
2.2.2 大气进入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3-39页 |
2.3 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优化问题描述 | 第39-43页 |
2.3.1 轨迹优化设计模型 | 第39-40页 |
2.3.2 轨迹约束条件 | 第40-42页 |
2.3.3 轨迹性能指标的选取 | 第42-43页 |
2.4 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的误差分析 | 第43-46页 |
2.5 考虑状态灵敏度的最优轨迹设计方法 | 第46-55页 |
2.5.1 探测器的轨迹灵敏度分析 | 第46-48页 |
2.5.2 优化目标函数的构建 | 第48-49页 |
2.5.3 不确定参数误差的建模 | 第49-51页 |
2.5.4 数值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51-5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基于协方差分析的轨迹设计方法 | 第57-76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火星大气进入段轨迹的协方差分析 | 第57-66页 |
3.2.1 基于线性协方差的轨迹误差分析方法 | 第57-60页 |
3.2.2 线性协方差分析与蒙特卡洛分析的比较 | 第60-66页 |
3.3 考虑状态协方差的最优轨迹设计方法 | 第66-70页 |
3.3.1 优化目标函数的构建 | 第67页 |
3.3.2 数值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67-70页 |
3.4 基于状态灵敏度和状态协方差的轨迹设计算法比较 | 第70-74页 |
3.4.1 计算复杂度分析比较 | 第71-72页 |
3.4.2 鲁棒性能分析比较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基于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的轨迹跟踪制导方法 | 第76-90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76-77页 |
4.3 基于模型预测静态规划的轨迹跟踪算法 | 第77-83页 |
4.3.1 基于能量定义的动力学方程 | 第77-78页 |
4.3.2 轨迹跟踪误差模型 | 第78-80页 |
4.3.3 轨迹跟踪方法设计 | 第80-83页 |
4.4 轨迹跟踪算法的性能仿真分析 | 第83-89页 |
4.4.1 初始状态扰动对开伞精确度影响 | 第83-85页 |
4.4.2 气动参数不确定性对开伞精确度影响 | 第85-87页 |
4.4.3 大气密度不确定性对开伞精确度影响 | 第87-8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基于常值航迹角的预测跟踪制导方法研究 | 第90-111页 |
5.1 引言 | 第90页 |
5.2 问题描述 | 第90-91页 |
5.3 基于常值航迹角的解析预测跟踪制导方法 | 第91-101页 |
5.3.1 火星大气进入段的轨迹分段 | 第92页 |
5.3.2 进入初段的制导律设计 | 第92-93页 |
5.3.3 平衡滑翔段的制导律设计 | 第93-95页 |
5.3.4 进入末段的制导律设计 | 第95-96页 |
5.3.5 数值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96-101页 |
5.4 基于常值航迹角的数值预测跟踪制导方法 | 第101-109页 |
5.4.1 火星大气进入段的轨迹分段 | 第102-103页 |
5.4.2 Pre-bank段的制导律设计 | 第103页 |
5.4.3 航程控制段的制导律设计 | 第103-105页 |
5.4.4 航向修正段的制导律设计 | 第105-106页 |
5.4.5 数值仿真验证及分析 | 第106-109页 |
5.5 两种制导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109-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