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对外经济关系论文

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以中亚地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2-20页
    0.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0.1.1 论文研究背景第12-13页
        0.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页
    0.2 文献综述第13-17页
        0.2.1 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第13-15页
        0.2.2 产业转移的相关研究第15-17页
    0.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7-19页
        0.3.1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0.3.2 研究框架第18-19页
    0.4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9页
    0.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9-20页
1 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分析第20-23页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的界定和分析第20页
    1.2 产业转移相关理论第20-23页
        1.2.1“雁行模式”理论第20页
        1.2.2 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第20-21页
        1.2.3 要素禀赋理论第21页
        1.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21-22页
        1.2.5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第22-23页
2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产业转移现状分析第23-37页
    2.1 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和投资现状分析第23-29页
        2.1.1 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现状分析第23-27页
        2.1.2 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现状分析第27-29页
    2.2 中国对中亚五国产业转移现状分析第29-37页
        2.2.1 农业产业转移现状分析第29-32页
        2.2.2 能源产业转移现状第32-34页
        2.2.3 加工制造业转移的现状分析第34-35页
        2.2.4 通信服务产业转移现状第35-37页
3 中国对中亚国家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第37-52页
    3.1 中国对中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推力因素第37-43页
        3.1.1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第37-38页
        3.1.2 我国的农业技术优势第38-39页
        3.1.3 我国的产业优势第39-40页
        3.1.4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产业互补性第40-43页
    3.2 中亚国家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的拉力因素第43-48页
        3.2.1 要素禀赋优异第43-47页
        3.2.2 诸多优惠政策第47页
        3.2.3 良好的政治关系第47页
        3.2.4 强烈的工农业发展需求第47-48页
    3.3 产业转移的相关制约因素第48-52页
        3.3.1 外部制约因素第48-49页
        3.3.2 中亚国家的相关风险第49-50页
        3.3.3 中国的相关限制因素第50-52页
4 中国对中亚国家产业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52-61页
    4.1 变量的选取第52-54页
        4.1.1 被解释变量第52页
        4.1.2 解释变量第52-54页
    4.2 计量模型的设计及方法选择第54-55页
        4.2.1 计量方法的选择第54页
        4.2.2 模型的设立第54-55页
    4.3 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和与结果分析第55-61页
        4.3.1 数据的单位根检验第55-56页
        4.3.2 模型的检验及参数估计第56-57页
        4.3.3 模型结果分析第57-61页
5 推进中国对中亚国家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第61-64页
    5.1 国家层面第61-62页
        5.1.1 协调大国关系第61页
        5.1.2 改善产业转移的“软环境”第61页
        5.1.3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转型升级”第61-62页
        5.1.4 拓宽融资渠道第62页
        5.1.5 建立境外产业园区,逐步推进中国-中亚自贸区建设第62页
    5.2 企业层面第62-64页
        5.2.1 提高企业风险防控能力第62-63页
        5.2.2 加大对中亚国家非能源领域的投资第63页
        5.2.3 培养国际化的专业人才第63页
        5.2.4“员工东道国化”第63页
        5.2.5 加强对当地人文环境的了解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蒙古族文化及博物馆的作用--以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活动为例
下一篇:中概股拆除VIE(协议架构)赴国内上市动因和关键点研究--以分众传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