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从突发公共事件看微博舆论--以“招远案”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绪论第8-15页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10页
        1. 选题背景第8-9页
        2.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 文献综述第10-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5页
        1.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13页
        2.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3-14页
        3. 量化研究中的类目建构第14-15页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舆论的相关概念第15-17页
    (一) 突发公共事件第15页
    (二) 微博舆论第15-17页
三、招远事件的演变及其微博舆论变化过程第17-27页
    (一) 招远事件及其微博舆论的变化过程第17-21页
        1. 招远事件及其微博舆论的发生第17-18页
        2. 招远事件及其微博舆论的发展第18-20页
        3. 招远事件及其微博舆论的高潮第20页
        4. 招远事件及其微博舆论的消散第20-21页
    (二) 招远事件网络讨论者的主要类型和启示第21-24页
        1. 招远事件微博舆论参与者的主要类型第21-22页
        2. 招远事件微博舆论发展过程带给我们的启示第22-24页
    (三) 网络舆论爆发的特点第24-27页
        1. 惹人眼球的标题——底层欲望第24-25页
        2. 事件本身蕴含激情第25页
        3. 参与者的地位悬殊第25页
        4. 部分网民的受害妄想第25-27页
四、招远案中的微博舆论分析第27-54页
    (一) 招远案微博舆论的量化分析第27-33页
        1. 分析意义及目的第27页
        2. 量化分析及结论第27-33页
    (二) 招远案网络舆论中的误解第33-40页
        1. 由不实信息所导致的误解第34-38页
        2. 由参与者地位不对等所导致的误解第38-40页
        3. 小结第40页
    (三) 招远案微博舆论中的网络群体第40-46页
        1. 网络群体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第41-44页
        2. 群众运动中的死硬派——封闭的内心世界第44-46页
        3. 小结第46页
    (四) 招远案微博舆论中的网络群众运动——现实世界中的“失意者”的狂欢第46-52页
        1. “失意者”的分类第46-47页
        2. “失意者”的动机第47页
        3. “失意者”的外部成因第47-49页
        4. “失意者”的群体运动形式——刷屏第49页
        5. “失意者”表现出来的“大义”第49-50页
        6. “失意者”恨意的来源第50页
        7. “失意者”的自我麻痹第50-52页
        8. 小结第52页
    (五) 平等沟通——官方的应对策略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克松时期美国对南非共和国的外交政策研究
下一篇:市场竞争、风险投资家异质性与联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