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世界葡萄的分布、生产与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1.2 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3 世界葡萄转基因进展与存在问题 | 第13-14页 |
1.4 转基因的作用与意义 | 第14页 |
1.5 糖基转移酶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5.1 糖基转移酶的分类 | 第14-15页 |
1.5.2 糖基转移酶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5.3 糖基转移酶在调控植物免疫反应上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4 白藜芦醇糖基转移酶的简介 | 第17-19页 |
1.6 葡萄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6.1 葡萄再生体系 | 第19-21页 |
1.6.2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 第24-38页 |
2.1 材料 | 第24-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载体与菌株 | 第24-25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2.1.4 引物 | 第25页 |
2.1.5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 方法 | 第26-38页 |
2.2.1 葡萄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26-27页 |
2.2.2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无核白葡萄愈伤组织 | 第27-31页 |
2.2.3 叶片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31-32页 |
2.2.4 VqRSGT基因的克隆 | 第32-33页 |
2.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3页 |
2.2.6 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的转化 | 第33-34页 |
2.2.7 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4页 |
2.2.8 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欧洲葡萄 | 第34-35页 |
2.2.9 外源基因的检测 | 第35-37页 |
2.2.10 白粉病抗性鉴定 | 第37-3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8-56页 |
3.1 霞多丽、黑比诺、赤霞珠、红地球葡萄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38-41页 |
3.2 无核白、红地球、赤霞珠葡萄器官发生诱导不定芽的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41-42页 |
3.3 无核白葡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42-47页 |
3.3.1 三种因素对葡萄愈伤组织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2 无核白葡萄愈伤组织GUS染色表型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3.3.3 无核白葡萄不同组织瞬时转化效率比较 | 第45-47页 |
3.4 VQRSGT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7-48页 |
3.5 VQRSGT基因载体构建 | 第48-49页 |
3.6 VQRSGT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49-50页 |
3.7 VQRSGT转化欧洲葡萄 | 第50-53页 |
3.7.1 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欧洲葡萄 | 第50-51页 |
3.7.2 转VqRSGT葡萄的分子鉴定 | 第51-53页 |
3.8 转VQRSGT葡萄白粉病抗性分析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6-60页 |
4.1 关于葡萄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56-57页 |
4.2 关于葡萄瞬时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57-58页 |
4.3 关于转VQRSGT基因欧洲葡萄的研究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