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大豆异黄酮苷元—金属络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抗衰老药理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大豆异黄酮简介第11-16页
        1.1.1 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和含量第11页
        1.1.2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第11-13页
        1.1.3 大豆异黄酮的物理化学性质第13-14页
        1.1.4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第14-16页
    1.2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纯化第16-18页
        1.2.1 有机溶剂提取法第17页
        1.2.2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第17-18页
        1.2.3 微波辅助萃取法第18页
        1.2.4 超临界CO2萃取法第18页
    1.3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第18-20页
        1.3.1 沉淀法第19页
        1.3.2 超滤法第19页
        1.3.3 大孔树脂吸附法第19-20页
        1.3.4 膜分离技术第20页
        1.3.5 柱色谱法第20页
    1.4 天然产物-金属络合物的研究进展第20-22页
        1.4.1 金属络合物的类型第20-22页
        1.4.2 金属络合物的应用第22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2-24页
        1.5.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页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第24-31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4页
    2.2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第24-30页
        2.2.1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24页
        2.2.2 大豆胚芽的脱脂第24-25页
        2.2.3 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的确定第25-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大豆苷元的制备研究第31-39页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1-32页
    3.2 大豆异黄酮粗提物纯化及水解第32页
    3.3 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制备第32-37页
        3.3.1 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制备第32-34页
        3.3.2 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分析第34-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大豆异黄酮苷元金属络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研究第39-46页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0页
    4.2 金属络合物的合成第40-41页
    4.3 大豆异黄酮苷元金属络合物的结构表征第41-45页
        4.3.1 紫外光谱分析第41-42页
        4.3.2 红外光谱分析第42-43页
        4.3.3 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元及金属配合物中元素分析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第43页
        4.3.4 染料木素及金属配合物的热分析图谱第43-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大豆异黄酮苷元和金属络合物药理活性研究第46-60页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6页
    5.2 体外抗氧化实验第46-49页
        5.2.1 体外抗氧化实验原理第46-47页
        5.2.2 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第47-49页
    5.3 大豆异黄酮苷元及金属配合物的抗衰老动物实验第49-58页
        5.3.1 衰老模型机制第49页
        5.3.2 大豆异黄酮苷元及金属配合物的抗衰老测定第49-5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58-59页
    5.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总结及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附表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及影响路径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下一篇:Ti/Al合金氩弧熔—钎焊接头组织结构及连接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