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意义与背景 | 第8-9页 |
1.1.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1.2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6页 |
1.2.1 滑动导轨结合部动态特性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1.2.2 滚动导轨结合部动态特性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1.2.3 进给系统动态特性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2 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试验台研制 | 第18-28页 |
2.1 试验台的设计 | 第18-26页 |
2.1.1 功能要求 | 第18页 |
2.1.2 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 | 第18-20页 |
2.1.3 丝杠的选用 | 第20-21页 |
2.1.4 工作台等零件的设计与改进 | 第21-26页 |
2.2 试验台的制造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模态试验 | 第28-35页 |
3.1 试验系统设计与搭建 | 第28-30页 |
3.1.1 模态测试系统的设计 | 第28-29页 |
3.1.2 仪器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 第29页 |
3.1.3 测试系统总成 | 第29-30页 |
3.2 试验过程 | 第30-34页 |
3.2.1 锤击模态试验 | 第30-32页 |
3.2.2 试验结果 | 第32-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基于环形虚拟材料层的圆柱结合部动态特性建模方法 | 第35-49页 |
4.1 弹簧阻尼单元建模分析 | 第35-38页 |
4.1.1 弹簧阻尼单元介绍 | 第35-36页 |
4.1.2 弹簧阻尼单元数量对仿真结果影响 | 第36-37页 |
4.1.3 弹簧阻尼单元分布位置对仿真结果影响 | 第37-38页 |
4.2 环形虚拟材料层建模理论模型 | 第38-41页 |
4.2.1 环形虚拟材料层原理与材料参数设定 | 第38-40页 |
4.2.2 环形虚拟材料层理论模型仿真 | 第40-41页 |
4.3 基于环形虚拟材料层的试验台仿真分析 | 第41-47页 |
4.3.1 试验台有限元建模 | 第41-42页 |
4.3.2 网格划分与各结合部参数设置 | 第42-43页 |
4.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5 不同工况下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动态特性参数分析 | 第49-64页 |
5.1 试验原理 | 第49-51页 |
5.2 试验系统搭建与试验过程 | 第51-55页 |
5.2.1 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建立 | 第51-53页 |
5.2.2 测试系统总成 | 第53-54页 |
5.2.3 三向激振试验 | 第54页 |
5.2.4 动态特性参数测试过程与信号处理过程 | 第54-55页 |
5.3 外加载荷对进给系统结合部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55-58页 |
5.3.1 外加载荷对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法向刚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2 外加载荷对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法向阻尼的影响 | 第57-58页 |
5.4 外加载荷对进给系统结合部侧向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58-60页 |
5.4.1 外加载荷对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侧向刚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5.4.2 外加载荷对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侧向阻尼的影响 | 第59-60页 |
5.5 外加载荷对进给系统结合部轴向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 | 第60-63页 |
5.5.1 外加载荷对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轴向刚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5.5.2 外加载荷对双驱滚滑复合导轨进给系统轴向阻尼的影响 | 第61-6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