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6页
    1.1 研究背景第7-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2 Android环境中的恶意软件技术分析第16-29页
    2.1 Android组件安全第17-18页
        2.1.1 Activity组件安全第17页
        2.1.2 Broadcast Receiver安全第17-18页
        2.1.3 Service安全第18页
        2.1.4 Content Provider安全第18页
    2.2 安全机制漏洞第18-22页
        2.2.1 签名机制漏洞分析第19-20页
        2.2.2 权限控制机制漏洞分析第20-22页
    2.3 Android恶意软件分析第22-28页
        2.3.1 恶意软件动机和目的分析第22-25页
        2.3.2 恶意软件特点第25页
        2.3.3 恶意软件分类第25-27页
        2.3.4 传播途径第27-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研究第29-37页
    3.1 基于MD5值的检测方法研究第29页
    3.2 静态权限检测方法研究第29-32页
        3.2.1 Android权限机制第29-30页
        3.2.2 权限安全性分析第30-32页
        3.2.3 权限提取方法第32页
    3.3 动态行为监测方法研究第32-36页
        3.3.1 动态行为监测第32-34页
        3.3.2 动态行为分析第34-35页
        3.3.3 危险行为特征提取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7页
4 基于SVM的Android恶意软件综合检测模型设计第37-49页
    4.1 综合检测模块框架设计第37-40页
        4.1.1 总体框架设计第37页
        4.1.2 模块功能设计第37-40页
    4.2 综合检测模型执行流程第40-42页
    4.3 使用SVM的动态行为分类方法第42-48页
        4.3.1 SVM介绍第42-45页
        4.3.2 动态行为特征第45-46页
        4.3.3 字符串行为特征分类方法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7页
    5.1 实验样本数据第49页
        5.1.1 恶意软件样本第49页
        5.1.2 正常软件样本第49页
    5.2 静态检测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2页
        5.2.1 基于MD5值比对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5.2.2 静态权限检测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52页
    5.3 动态行为分类使用结果与分析第52-56页
        5.3.1 实验结果第52-53页
        5.3.2 实验结果分析第53-55页
        5.3.3 交叉验证第55-56页
    5.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6.1 总结第57-58页
    6.2 展望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肝内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两种位置试验的眼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