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逃人法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一、清初逃人法的形成背景 | 第14-17页 |
| (一) 入关之前满洲概况 | 第14-17页 |
| 1. 建州三卫 | 第14页 |
| 2. 八旗制度 | 第14-16页 |
| 3. 奴仆制度 | 第16-17页 |
| 二、逃人法的内容与沿革 | 第17-52页 |
| (一) 努尔哈赤时期 | 第17-19页 |
| 1. 制定目的 | 第17页 |
| 2. 具体规定 | 第17-18页 |
| 3. 实施状况 | 第18-19页 |
| (二) 皇太极时期 | 第19-21页 |
| (三) 顺治时期 | 第21-49页 |
| 1. 与前朝的变化——圈地与生产方式的转变 | 第21-24页 |
| 2. 具体规定 | 第24-25页 |
| 3. 福临朝逃人法特点 | 第25-26页 |
| 4. 影响 | 第26-30页 |
| 5. 实施情况 | 第30-49页 |
| (四) 康熙时期 | 第49-52页 |
| 1. 逃人法的转变 | 第49-51页 |
| 2. 逃人法渐渐放宽的原因 | 第51-52页 |
| 三、逃人法的评价 | 第52-54页 |
| (一) 消极方面 | 第52-53页 |
| 1. 经济影响 | 第52页 |
| 2. 社会影响 | 第52页 |
| 3. 民族矛盾 | 第52-53页 |
| (二) 积极方面 | 第53-54页 |
| 1. 经济影响 | 第53页 |
| 2. 社会影响 | 第53页 |
| 3. 国防影响 | 第53-54页 |
| (三) 总评 | 第54页 |
|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