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世界各国出版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数字版权保护的非正式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9页
    一、选题背景第8-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现实意义第10页
        (二) 理论意义第10-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8页
        (一) 数字版权保护第11-16页
        (二) 非正式制度第16-18页
    四、研究方法第18-19页
        (一) 文献法第18页
        (二) 问卷调查法第18-19页
第一章 我国数字版权保护现状分析第19-28页
    一、版权保护的历史渊源第19-21页
        (一) 版权——枪口下的舶来品第19-20页
        (二) 版权保护法律体系已相对完备第20-21页
    二、数字版权保护在发展中问题频出第21-24页
        (一) 文字作品盗版问题十分突出第22-23页
        (二) 数字音乐版权保护遭到深层链接的损害第23页
        (三) 商业利益驱使下的视频网站第23-24页
    三、数字盗版产品的需求者——个体网民第24-28页
        (一) 网民的个体盗版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第25页
        (二) 当前我国数字盗版呈现四大特点第25-28页
第二章 数字版权保护领域亟需引入软约束第28-34页
    一、软性的约束——非正式制度第28-29页
        (一) 非正式制度内涵第28页
        (二) 非正式制度特征第28-29页
    二、正式制度对网民数字盗版行为硬约束失灵第29-31页
        (一)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削弱了硬约束的力度第29-30页
        (二) 现有硬约束与软约束兼容性较差第30页
        (三) 高维权成本下的低维权意识第30-31页
    三、软约束对数字版权保护制度的影响第31-34页
        (一) 软约束设定了数字版权保护制度的环境第31-32页
        (二) 软约束可以构建和重塑数字版权保护制度第32页
        (三) 软约束对数字版权保护制度有导向功能第32-34页
第三章 基于非正式制度的我国公众数字版权保护情况分析第34-46页
    一、我国公众对数字版权保护的认知第34-38页
        (一) 对于数字版权保护知行不一第35-37页
        (二) 对数字盗版行为认知度较差第37-38页
    二、软约束对我国数字版权保护的影响第38-46页
        (一) 网络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第39-42页
        (二)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第42-44页
        (三) 使用习惯的影响第44-46页
第四章 加强数字版权保护非正式制度的传播思路第46-52页
    一、选择合理的非正式制度变迁类型第46-47页
    二、优化数字版权保护的非正式制度的方式第47-49页
        (一) 培养版权保护意识第47-48页
        (二) 树立正确的版权价值观第48-49页
    三、完善数字版权保护非正式制度的实施机制第49-52页
        (一) 加强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第49-50页
        (二) 大力开展校园教育第50页
        (三) 发挥版权保护相关部门的指导作用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附录第59-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视觉系统的道路车辆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平板硫化机热板温度均匀性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