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的目的第11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2-17页
        1.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3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文献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比较分析方法第17页
    1.4 创新点第17-19页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第17页
        1.4.2 研究思路的创新第17-19页
2 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引介第19-21页
    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1-23页
        2.2.1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必要性第21页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研究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可行性第21-23页
3 我国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现状分析第23-30页
    3.1 我国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存在的问题第23-25页
        3.1.1 信用业发展不均衡第23页
        3.1.2 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第23页
        3.1.3 政府监管错位第23-24页
        3.1.4 征信制度建设滞后第24页
        3.1.5 数据互通和信息标准化缺失第24-25页
    3.2 我国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危害第25-26页
        3.2.1 市场交易成本难以控制第25页
        3.2.2 制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第25页
        3.2.3 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第25-26页
        3.2.4 阻碍国家竞争力的提升第26页
    3.3 我国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第26-30页
        3.3.1 市场主体缺乏信用意识第26-27页
        3.3.2 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第27-28页
        3.3.3 信用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第28-30页
4 国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经验借鉴第30-34页
    4.1 国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经验引介第30-32页
        4.1.1 美国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经验第30-31页
        4.1.2 欧盟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经验第31-32页
        4.1.3 日本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经验第32页
    4.2 国外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经验启示第32-34页
        4.2.1 政府监管不可或缺第32-33页
        4.2.2 信用信息公开和隐私保护法律第33页
        4.2.3 实行信用信息标准化第33页
        4.2.4 市场机制和信用文化建设第33-34页
5 规范我国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对策第34-38页
    5.1 加强政府对信用的监管第34-35页
        5.1.1 明确信用的统一监管部门第34页
        5.1.2 加快信息保护方面立法第34页
        5.1.3 建立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制度第34-35页
        5.1.4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第35页
    5.2 规范发展市场主体对信用的监管第35-36页
        5.2.1 规范信用服务机构的运作第35页
        5.2.2 建立信用机构综合评级制度第35-36页
        5.2.3 加强市场主体自身监督第36页
    5.3 鼓励开展第三方组织对信用的监管第36-37页
        5.3.1 深化信用行业协会的作用第36页
        5.3.2 独立的专业机构研究第36-37页
    5.4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第37页
        5.4.1 鼓励公众积极监督第37页
        5.4.2 推动舆论监督第37页
    5.5 深化信用文化培育第37-38页
6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KMEANS的网格简化算法
下一篇:《四库全书总目》云贵文献著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