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41页 |
| 1.1 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及定义 | 第9-10页 |
| 1.2 超分子成键本质 | 第10-14页 |
| 1.2.1 静电作用 | 第11页 |
| 1.2.2 氢键 | 第11-12页 |
| 1.2.3 π-π 堆积作用 | 第12-13页 |
| 1.2.4 疏水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 1.2.5 范德华力 | 第14页 |
| 1.3 超分子聚合物 | 第14-24页 |
| 1.3.1 基于多重氢键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15-16页 |
| 1.3.2 基于疏水相互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16-17页 |
| 1.3.3 基于 π-π 堆积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17-18页 |
| 1.3.4 基于金属配位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18-20页 |
| 1.3.5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20-22页 |
| 1.3.6 基于非共价键综合作用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22-24页 |
| 1.4 超分子聚合物对外界刺激的响应性 | 第24-36页 |
| 1.4.1 超分子聚合物材料对温度的响应性 | 第24-27页 |
| 1.4.2 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的光敏性 | 第27-29页 |
| 1.4.3 超分子聚合物的酸碱响应性 | 第29-30页 |
| 1.4.4 超分子聚合物的氧化还原响应性 | 第30-33页 |
| 1.4.5 超分子聚合物的机械力学响应性 | 第33-35页 |
| 1.4.6 对多重刺激有相应的超分子聚合物 | 第35-36页 |
| 1.5 论文的出发点和工作思路 | 第36-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 第二章 可逆的超支化超分子的合成 | 第41-48页 |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 2.2 试剂与测试仪器 | 第42页 |
| 2.3 分子骨架的合成、表征 | 第42-45页 |
| 2.4 实验问题及分析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三章 改进的超支化超分子的合成及表征 | 第48-65页 |
| 3.1 改进的超支化超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 第48页 |
| 3.2 改进的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表征 | 第48-53页 |
| 3.3 4-碘-二苯并24冠-8 的合成 | 第53-56页 |
| 3.4 可逆的网状超分子聚合物的表征以及荧光性质研究 | 第56-63页 |
| 3.4.1 可逆的超分子聚合物(A2B2)n的 1H NMR分析 | 第56-60页 |
| 3.4.2 可逆的超分子聚合物(A2B2)n的荧光检测 | 第60-61页 |
| 3.4.3 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论文总结 | 第65-66页 |
| 附录 | 第66-7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