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陶艺青年的身份认同研究

论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概念阐释与理论依托第10-16页
        (一) 定义陶艺青年第10-13页
        (二) 国内外身份认同的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 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4-16页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二章 陶艺青年身份认同的符号边界建构第18-36页
    一、陶艺的社会认同危机及应对第18-22页
        (一) 危机产生第18-19页
        (二) 危机后的重新认同第19-22页
    二、陶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第22-28页
        (一) 陶艺知识的积累第22-25页
        (二) 陶艺技能的掌握第25-28页
    三、陶艺制作空间对身份边界的厘定第28-32页
    四、陶艺圈的话语符号第32-33页
    五、陶艺青年的“圈内圈外"第33-36页
第三章 陶艺青年圈内的身份认同第36-45页
    一、陶艺圈内的仪式活动第36-37页
    二、陶艺行业的规矩第37-39页
    三、圈内的交流第39-41页
    四、标杆性人物第41-43页
    五、陶艺精品第43-45页
第四章 认同的继承与断裂:“父辈”与“我们”第45-55页
    一、身份认同的传承第45-48页
    二、代际身份认同差异第48-51页
        (一) “文革壶”世代第48-50页
        (二) “现代壶”世代第50-51页
    三、“父辈”与“我辈”的身份认同冲突第51-55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55-60页
    一、结论第55-58页
        (一) 半“手工业者”半“艺术家”第55-56页
        (二) 半“学徒”半“中坚力量”第56-57页
        (三) 半“传承者”半“改革家”第57-58页
    二、进一步的讨论第58-60页
后记第60-62页
附录一:访谈提纲第62-64页
附录二:受访者基本状况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动视频标注算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