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0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海洋环境及气候变化对秘鲁鳀资源与渔场的影响 | 第15-26页 |
1.2.1 秘鲁鳀的栖息环境 | 第15-17页 |
1.2.2 秘鲁上升流对秘鲁鳀资源的作用机制 | 第17-20页 |
1.2.3 海洋环境与秘鲁鳀渔业生物学 | 第20-25页 |
1.2.4 秘鲁鳀资源变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 第25-26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分析 | 第30-4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1.1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2.1.2 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2 结果 | 第32-40页 |
2.2.1 渔场变化分析 | 第32-37页 |
2.2.2 方差分析 | 第37-39页 |
2.2.3 旺汛期分析 | 第39-40页 |
2.3 讨论 | 第40-43页 |
2.3.1 渔场的时间特征分析 | 第40-41页 |
2.3.2 渔场的空间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海洋环境及其变动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 | 第43-84页 |
3.1 秘鲁鳀渔场变化与海洋遥感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3-57页 |
3.1.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3.1.1.1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3.1.1.2 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3.1.2 结果 | 第45-55页 |
3.1.2.1 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变化与SST的关系 | 第45页 |
3.1.2.2 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与SSH的关系 | 第45-46页 |
3.1.2.3 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与chl-a的关系 | 第46-47页 |
3.1.2.4 秘鲁鳀渔场CPUE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7页 |
3.1.2.5 经验累加分布函数 | 第47-55页 |
3.1.3 讨论 | 第55-57页 |
3.2 秘鲁上升流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 | 第57-72页 |
3.2.1 材料与方法 | 第57-61页 |
3.2.1.1 数据来源 | 第57-59页 |
3.2.1.2 数据处理 | 第59-61页 |
3.2.2 结果 | 第61-68页 |
3.2.2.1 捕捞努力量与上升流和水温的关系 | 第61-62页 |
3.2.2.2 GAM模型分析结果 | 第62-65页 |
3.2.2.3 GAM模型的评价 | 第65-66页 |
3.2.2.4 差异年份的比较分析 | 第66-68页 |
3.2.3 讨论 | 第68-72页 |
3.3 表层水温结构变化对秘鲁鳀渔场的影响 | 第72-84页 |
3.3.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5页 |
3.3.1.1 数据来源 | 第74-75页 |
3.3.1.2 分析方法 | 第75页 |
3.3.3 结果 | 第75-81页 |
3.3.3.1 渔场时空差异分析 | 第75-77页 |
3.3.3.2 秘鲁鳀渔场类型划分 | 第77-79页 |
3.3.3.3 不同渔场类型与渔场指数的关系 | 第79页 |
3.3.3.4 A型渔场水温分布与渔场指数的关系 | 第79-81页 |
3.3.4 讨论 | 第81-84页 |
第四章 秘鲁鳀资源丰度分析 | 第84-107页 |
4.1 秘鲁鳀资源丰度时间变动规律分析 | 第84-96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85-87页 |
4.1.1.1 数据来源 | 第85页 |
4.1.1.2 研究方法 | 第85-87页 |
4.1.2 结果 | 第87-93页 |
4.1.2.1 CPUE标准化结果 | 第87页 |
4.1.2.2 CPUE时空变动分析 | 第87-90页 |
4.1.2.3 资源丰度指数年间变动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 第90-91页 |
4.1.2.4 渔场水温状况与当季度资源丰度指数的关系 | 第91-93页 |
4.1.3 讨论 | 第93-96页 |
4.1.3.1CPUE标准化模型的有效性讨论 | 第93页 |
4.1.3.2 资源丰度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 第93-96页 |
4.2 秘鲁鳀资源量预报模型的构建 | 第96-107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96-100页 |
4.2.1.1 数据来源 | 第96-98页 |
4.2.1.2 预报原理 | 第98-100页 |
4.2.2 结果 | 第100-104页 |
4.2.2.1 模型的建立 | 第100-101页 |
4.2.2.2 模型5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101-104页 |
4.2.3 讨论 | 第104-10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12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107-110页 |
5.2 主要创新点 | 第110页 |
5.3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 | 第110-112页 |
5.3.1 数据问题 | 第110-111页 |
5.3.2 内在机理的探索 | 第111-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6页 |
研究期间学习工作情况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